汶川地震发生的2008年,被看作是中国的公益元年,大批的NGO在这一年成立。致力于公益领域信息化的爱盟公益,也于该年成立,后在2010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
至今,爱盟已走过了四年时间。在这四年之间,由于郭美美等事件的发生,公众对公益组织的财务透明与公开有了更高要求,这也为爱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爱盟的缘由
打开爱盟的网站,可以看到不少NGO组织的链接。免费午餐、微基金、爱心衣橱等组织均可以在网站上看到。
在免费午餐基金的页面上,可以看到善款收入已达到1310余万元,支出和收入的具体分析也都罗列其上。
而在微基金的披露平台上,捐赠收入实时更新。来自一分钟V捐、支付宝公益、淘宝公益、农行汇款、联合募捐的捐款,均被统一到了爱盟建立的平台之上。
而微基金所开展的项目,如乡村童园、午餐计划、救助朱丹、剪爱行动等,也能够得到推介。
爱盟公益联合创办人郭鹏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爱盟团队由金融、电信和公益领域人士构成,大多有十年以上的行业、信息化经验。其中核心团队成员中不乏从1999年开始从事金融、电信行业信息化服务,参与过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网上银行、信贷管理系统、风险预警系统、事后监督系统等设计与开发工作。
自2008年成立后,爱盟一直致力于公益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实践和传播,旨在通过IT管理结合行业经验,并引入新媒体传播模式,协助公益机构做好财务收支动态过程管理、项目执行过程内部控制管理,以及相关信息对外推广披露,进而提升公益机构的管理能力和公信力,从而改善公益综合环境。
建立一套内控与外控体系
当前不少民间NGO都比较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和工具,内部控制大多通过项目月报和季报获得项目实施的情况,通过汇总和会议方式进行管理,信息滞后,依然是结果管理,而非过程管理。
而面向外部时,大众也没有方便的渠道去了解公益机构执行的最后结果,致使项目的实施成果传播不出去,或者传播时效性差,也非常不利于公益领域公开透明地健康发展。
爱盟的设计便针对这些问题,除了网站之外,他们还设计了一套手机客户端和微博社区的管理传播软件,能够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采集项目执行的过程数据,包括执行的关键数据和图片(比如午餐执行、图书馆运营、援建进展等图片),同步到管理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预警和监管,提供给项目负责人进行及时的决策和管理,有效的项目信息将自动生成微博推送到新浪、腾讯这些微博社区,让公众能够很直观地看到项目执行的全过程。
郭鹏向本报记者展示了他们开发的基于安卓系统的应用。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便可以随时将项目信息输入并传播到后台,并可传播到微博和网站。
在郭鹏看来,这样一整套系统有利于增强公益机构的过程管理和控制能力,并提升公信力,同时也增强这个行业的透明度,推动了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爱盟的现实
尽管成立于2008年,注册于2010年,但和不少草根NGO一样,爱盟的生存状况目前并不乐观。
目前爱盟公益向公益组织免费开放,据郭鹏介绍,爱盟在2011年获得了朋友一笔资金投入,虽面临资金压力,但他认为爱盟的计划是做好行业内推广,树立品牌形象,继续吸引更多的公益基金加盟。至于未来,郭鹏在寻求资助方,他认为会找到好的盈利模式,而现在并不需要追求利润。
郭鹏称,迄今最大的收益是在一次公益大赛中获得10万元的奖金,爱盟并无其他收入。
“邓飞(免费午餐公益项目负责人)一直说要付费,但我坚持不要。”郭鹏说,他希望能与这些知名NGO合作,在前期将项目打造完善。此外,他也希望能够为更多草根NGO提供免费的服务。
而在盈利方面,他将目标瞄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他说,目前正在跟一些外企谈合作,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志愿者管理系统等项目。
爱盟公益也搞过爱心超市,建立了网购平台,打算通过时下流行的网购模式,在大众正常消费中融入公益元素,同时有效结合公益领域的诉求,提供一个物资消费+精神消费的网络服务平台。
其公益特点类似农夫山泉一分钱计划,这一分钱是由消费者在平台上选择受赠公益机构,商家的社会责任通过消费者的公益价值观去履行。每一件宝贝商家将拿出一定比例进行捐赠,受捐公益机构则由消费者来指定,二手市场实现个人闲置物品的公益性和功能性,为自己支持的机构进行义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