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阿里巴巴会成为银行吗?

来源:互联网

郭阳今年28岁,在上海一家私营企业做产品设计,年薪15万,他花钱虽算不上大手大脚,但不能容忍太差的生活品质,也会隔三差五网购。

这是一个典型的一二线城市公司人的形象。他没钱买房—房子实在太贵了,去年拿着攒下的十几万积蓄买了辆车,现在银行账户里就只剩下不到4万块—想去银行买个理财产品都不够,只随便放在活期账户里。

6月13日,支付宝推出余额宝服务后,郭阳随手转了1000元进去,两天后,他登录时看到这个数字变成了1000.13,于是又往里面存了1万元。

新浪微博上也开始有人晒起了余额宝的收益账单,就像过去晒支付宝账单一样,这成为了一个话题。一位微博名叫吴喂喂的人说:“日入两块的收益让我觉得每天都有一个甘其食的包子吃。”他还想把豆浆钱给赚出来。

大多数人都不会在此刻把支付宝跟银行划上等号,但一个越来越明确的事实是,他们的小闲钱正在流向阿里巴巴。

余额宝只用了5天的时间就让天弘基金增加了100万用户。

6月18日晚上9点半,在余额宝上线的第五天,还在公司加班的支付宝金融事业部总监祖国明接到天弘基金的电话时,对方兴奋不已。

任何电商都知道这样的数字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资产排名第40位的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更是如此—这已经超过了二至三家小基金公司的客户量的总和。

“互联网真是非常的神奇。”天弘基金首席市场官周晓明对外界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天弘基金为了推出和余额宝对接的支持24小时流动性的“增利宝”货币基金产品,除了在产品研发投入之外,还建立起了几乎是行业里最大的电子商务团队,并对现有的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升级。

即便如此,天弘基金还是低估了支付宝的能力。在6月13日下午1点余额宝刚上线时,它的官网由于流量过多而宕机。

阿里巴巴会成为银行吗?

所有意识到变化的人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尝试对它做出解答。这些人包括媒体、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消费者以及向他们出售商品的商家。

就像互联网改变了零售业一样,它也开始让金融业的市场边界变得不再清晰。

这个变化正在到来。

就连证监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6月21日,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的新闻发言人指出余额宝业务中有部分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账户并未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违反了相关规定。

但它并未叫停这一服务。会后,祖国明和他的同事认真听了现场录音,甚至还听出了一种鼓励的态度。“支付宝和基金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在与证监会的公募基金部门沟通。”祖国明说,他感受到管理层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业务的管理思路是:“加强监管,放松管制”。

这让阿里巴巴向银行的挑战更近了一步。

“阿里集团已经具备了零售银行的三个基本功能。虽然它没有银行牌照,但做的事情本质上就是银行的业务。”贷款搜索网站融360的CEO叶大清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最早做起来的支付宝实现的是银行的交易功能;阿里巴巴对其商户的贷款服务可以追溯到2007年,而在3年前,它专门成立了小贷公司,从今年3月独立出来的阿里金融也开始提供各种类型的无抵押贷款及担保服务;现在,余额宝则具备了“吸储”能力。

站在传统银行的视角,你不会认为这是真正的吸储功能,用户转入余额宝的资金直接进了天弘基金公司的账户,支付宝所管理的钱还变少了,而根据法律,支付宝也不能随便动用这笔资金—看上去,支付宝只是一个直销渠道,只能赚取一点小钱,比如每年0.25%的销售服务费、支付服务费、技术服务费,以及一定的广告费。

但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支付宝确实抢走了本来存在银行账户上的一部分钱,对这些钱的进出提供服务,并赚取费用。

阿里巴巴现在仍把银行称为合作伙伴,但它已经不是第一次对后者发起挑战了。“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曾经讲过的一句话现在被外界频繁引用。

受益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非自由化的特征和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保护,银行在过去多年可以舒舒服服地吃着利差赚钱,它们没有动力创新,更不那么在意成本高、风险大的小微企业贷款市场。

阿里巴巴所服务的恰好是这个庞大的市场。

马云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进行互联网金融的布局,银行也对阿里巴巴逐渐生出警惕之心。

阿里金融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02年阿里巴巴推出的诚信通。当初这个产品为了解决买家和卖家在支付时遇到的信任问题,要求企业在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并展示给买家。在这之后,阿里巴巴通过双方交易记录和评价进行量化评估衍生出“诚信通指数”,将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年限、交易状况、商业纠纷、投诉状况等统统纳入了这个评估系统。

逻辑相似的信用评估模型也用在了一年后成立的淘宝平台上。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在精心经营这个平台上产生的数据,某种程度上这就相当于银行的信用评估模型,银行业务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数据模型。

点击查看大图

在淘宝成立的同一年,阿里巴巴集团就在筹划后来在中国影响着金融支付变革的支付宝,并在2004年推出,从此也正式涉足金融服务业。

当2007年阿里巴巴手握着30多万家企业的信用数据库时,它顺利与建行和工行达成了合作—诚信通的会员可以通过阿里巴巴申请贷款,阿里巴巴再将申请连同企业的信用记录一并交给银行审核。

但是这个看似不错的合作并没有进行下去。工行与建行在2010年便决定停止这项合作。一种说法是阿里巴巴企图从合作中收取更高的分成,另一种说法则是习惯于做大客户贷款的银行在风险评估方面与阿里巴巴并不合拍,后者的B2B业务也并未给银行带来如预期一样多的客户。

银行对阿里金融的态度在一步步地转变,从不以为然的合作渐渐变得警惕,它们之间在合作上的主导权也在发生转移。

2010年与银行终止合作之后,阿里巴巴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它获得了国内第一个电子商务领域的小额贷款执照,在重庆和杭州成立了自己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始用股东的自有资金做小微企业贷款。

伴随着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鼓励,支付宝在2011年5月和2012年5月分别获得了国内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及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前一个牌照让支付宝可以合规地经营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多种支付业务;后一个牌照允许通过支付宝购买基金,余额宝的诞生正是受益于这个牌照。

今年3月,马云专门成立了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简称小微金服),将所有金融相关的业务都独立出来归入在这个新的金融集团之下。

目前小微金服旗下有四个事业群,分别为共享平台事业群、国内事业群、国际业务事业部以及创新金融事业群。这次的余额宝产品是国内事业群下的支付宝国内业务部推出的。而创新金融事业群下有三个事业部,分别是信贷事业部、理财事业部和保险事业部。

虽然目前在淘宝的理财平台上只能看到几款保险理财产品,但它真正要做的并不只是一个基金销售渠道。“我们希望为普通人提供一站式、碎片化、购物体验式的金融产品超市和财富管理平台。”理财事业部总监李峰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说。

这个目标听上去和许多大银行、券商近两年才积极开始筹建财富管理平台的规划十分相似。当银行的存款增长率每年在不断下降时,财富管理被公认为是未来银行新增业务的方向。

在李峰的描述中,所谓一站式就是从开户、购买查询到赎回、消费、背后的管理都在一个平台上,不需要跳转。碎片化包括份额的碎片化和时间的碎片化,也就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用任何金额进行理财,用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在等公车的时间用1块钱也可以买到理财产品。所谓购物体验式就是像逛街一样让购买理财产品变得简单、好玩、可亲。

这个描述也适用于余额宝、保险、甚至小额贷款平台,小微金服做的是将互联网式的亲民带入金融。不过在这一切的背后,最关键的还是大数据分析。

李峰的团队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一方面对淘宝的用户数据进行建模研究风险嗜好,从在买什么东西、地址上楼盘的位置和价格、行为轨迹的关联度等等多个维度对用户进行风险评估。另一方面是与行情数据分析公司合作研究金融产品,对产品建立起风险等级评估系统。最终一个成熟的平台可以将用户与产品匹配,甚至可以为客户做理财组合推荐。

目前已经有80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愿意与理财事业部合作。现在它们共同等待的是来自银证监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基金销售牌照。如果淘宝可以顺利拿到这个牌照,基金公司将可以在淘宝上卖基金产品。不过据李峰透露,在这个风险评估平台以及投资者教育尚未成熟之前,不会有高风险的产品出现。

银行开始有了一种狼来了式的担忧。

“很明显,阿里金融对银行业已经形成挑战了。在支付业务领域,去年光棍节那一天他们的交易额达到了191亿。目前网络支付近1/3都来自支付宝,这是很可怕的一个数据。”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接受《福布斯》中文版采访时说。

阿里巴巴与银行仍有很多合作,不过在合作中,贷款的发放决定权和风险承担者都直接变成了阿里金融,为此阿里金融还另外成立了一家担保公司。银行则沦为资金提供者,来弥补阿里无法吸储的短板,而利益的大头也无疑会反转到阿里金融手中。也许是因为这之间的利益分配矛盾,这个产品至今还未落实。

技术往往会降低一个市场的成本,并能够提供更多便利性,阿里金融天生具有银行不具备的一些优势。

有人问马云阿里金融是什么,他回答说是大数据的产物。这种积累起来的信用数据并不被银行所掌握,尽管这些有关风险评估的数据目前只局限在阿里巴巴自己的平台。

“通过数亿客户群,阿里金融在支付结算的基础上,在平台上提供贷款、理财、信用卡等服务,比银行要简单快捷得多。”洪崎说。

杭州朵牧女鞋品牌的老板曾水华在2011年第一次申请诚信通贷款后,几天之后就有人上门进行实地考察。“在文件的处理方式上很灵活,比如银行流水都不用去银行排队,直接网银截图就可以,操作很方便。”曾水华说。

在过去两年里,曾水华公司的年销售额从2000万上升到了5000万,而公司的诚信通账户信用额度从20万上涨到了40万。现在他把这40万全部贷出来作为长期周转。虽然每天的利息高达万分之六,年息大约是21.9%,但比起江浙一些小贷公司30%以上的年息来说,曾水华觉得还能接受。

银行提供的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北京银行一位负责做中小企业贷款的客户经理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一般来说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在基准利率上浮动30%左右,即在8%上下,加上隐形的成本后,可能接近10%。

但是,要想获得银行的贷款却很难。

杭州运成包装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佳荥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去年因为公司要扩张,用房子作为抵押在杭州联合银行贷了200万。

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恰好“有个亲戚在银行信贷部工作”。“找银行贷款非常麻烦,有房子没关系或者有关系没房子都不行。”他的一位朋友就没有如此幸运,他在“很多银行跑了一圈,只有一家愿意受理,申请都提交两个多月了到现在贷款还没批下来”。

王佳荥在2010年阿里金融推出诚信通授信贷款的时候就申请了,“流程很简单”,没过几天,他就拿到了20万。在过去几年里,他的公司生意成长很快,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600万,估计今年可以达到3000万。他在淘宝上的业务从只占总体的20%到现在占了80%。他估计,今年他再申请阿里巴巴的贷款,额度将会涨到最高的100万。

银行审批一笔贷款时,由于缺乏类似淘宝及天猫上的有效信用数据,它们显得更为谨慎。审批一笔贷款首先要核实材料是不是齐全,包括身份证明、结婚证明、收入证明、日常流水账、房产三证,最后复核一遍贷款人的信用记录,全部没有问题才能放行。

小微企业市场尽管鱼龙混杂、风险较高,但利润也丰厚,因为通常企业贷款只是用于短期周转,它们往往对无担保小额贷款有着旺盛的需求。

民生银行是最早看到这个市场价值的银行之一。根据品牌管理部新闻宣传中心负责人李利明向《第一财经周刊》提供的数据,民生银行已经把一半以上的新增贷款都投向了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800亿元。

但这一数字在当前的银行信贷市场中,小得不值一提,这是很多银行直到现在也并未感受到来自互联网冲击的原因。银行对市场变化缓慢的认知也给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提供了机会。

做手板加工的深圳市益百通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板辛宏对阿里巴巴的服务感到满意。“从申请贷款到批下来只用了10天的时间。而且资金到账的时间可以用瞬间来形容,客户经理打电话告诉我贷款批下来了然后在电话里教我怎么在后台操作,我就按着他说的点了几下还没挂电话钱就到账了。”她在今年3月阿里贷款刚对广东开放时就立刻申请了,40万资金用于扩建工厂。

相对于高昂的审核成本,银行通常不提供如此小的金额。辛宏曾与她的合作伙伴在民生银行申请过总共150万的互相担保贷款—这也是她从商业银行中唯一能获得的信贷产品。但现在对方说想退出,她也就不能继续借了。

大部分商户的需求更为碎片化。他们并不会选择像曾水华和辛宏一样贷满1年,而是只在账期未到时弥补资金流不足的问题。

王佳荥就只有在遇到客户账款还没到,供应商的付款日期已到的时候才会动用信贷额度,一般贷款周期也就是3天到一个星期,最多也就是一个月。“利息比商业银行还是高十几个点,贷长期也受不了,只是用于短期周转的话还是挺划算的,算起来一年总共要付的利息和银行一年贷款差不多。”王佳荥说。

汕头的一家做女装的海纳电商总经理郑会涌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当地有许多的小微企业几乎都不和银行打交道,缺钱时候唯一的来源就是亲戚朋友。虽然对于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海纳电商来说,现在天猫只能为它提供10万的信用贷款,不大能派上用场,但郑会涌觉得有总比没有好,少欠人情总是好的,而且贷款到账的速度比给朋友打电话还要快。

曾水华是他们当中对阿里金融的各种贷款最为了解的一个。除了诚信通贷款之外,曾水华还会结合用天猫上的订单贷款和聚划算贷款进行周转。订单贷款是在商家发货之后,支付宝会提供相应的贷款额度,等顾客确认收货后货款就直接还到支付宝里,借款人再支付利息,这其实相当于抵押贷款。这个额度每天都会根据发货情况调整,只要点击一下就能立刻申请使用。在像4月这样的订货高峰期时,曾水华因为要支付比平时更多的押金需要资金周转,这时他就会用订单贷款。在聚划算上做大型活动的时候,曾水华还会用到聚划算贷款。

阿里巴巴面对更大型的企业提供一种供应链贷款,额度高达1000万元。这要求供应商上下游必须都是阿里平台上的客户,并且要在阿里上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信息。限于高昂的资本金门槛,阿里巴巴依然要依靠银行提供这一服务,目前这一贷款产品是与建设银行合作的。

供应链金融对于阿里巴巴的意义不仅是赚取中介费这样简单。最早推出这一模式的是美国物流公司UPS,它在2001年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并把其改造成UPS金融部,推出信用证、对付国际票据等业务。由于UPS掌握了大量供应商真实的出货和交易数据,比如它会将货品从上千家东南亚的中小供应商送往沃尔玛,而UPS可以将货款提前支付给供应商解决它们的资金流问题,以此增加了用户的粘性。2005年UPS也在中国设立了金融办事处,它的银行合作伙伴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

京东、苏宁也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先后宣布要做小额贷款和供应链贷款。

在这些竞争对手里,阿里巴巴走得要更快一些。

作为一个平台,它正在把更多本属于银行的合作伙伴招揽过来,在贷款以外的业务上进行布局,比如基金和保险公司,此外,它也邀请银行把理财产品放在淘宝的理财平台上销售,让这些金融产品都能像普通商品一样在一个规则更透明的平台上贩卖。

李峰认为,这个未来的基于互联网的财富管理平台,比起银行有更多的优越性。在这个原本被银行所垄断的渠道市场里,阿里巴巴开始分享利润。“互联网作为一个规则透明竞争公平的新渠道可以为金融机构省下请客吃饭等成本,互联网渠道成本可以做到银行传统成本的六到七折。”李峰说。

阿里巴巴站在了金融机构和它们的消费者中间。

当垄断逐渐消失,金融产品的流通效率和数量大大增加时,阿里金融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这让“阿里巴巴是否会成为一家银行”的争论变得毫无意义。金融市场的界限变得模糊,阿里巴巴也可以逐渐从服务者转变为生产者,并且掌握强大的话语权。

“也许在未来淘宝两三天就可以帮机构卖掉10亿到20亿规模的产品,提高金融产品的流通效率。最终金融机构可以把精力放在做产品,而不是放在营销上。”李峰说。

假如这一天到来,阿里巴巴就将成为紧紧扼住金融行业利益链的那个人。

但是,这一切的进展或许不会如它预期的那样顺利。

“虽然阿里金融在过去两年坏账可能只有1%,但过两年经济不好的时候坏账可能会上升到2%或者更高,而它是否有能力承受这个坏账风险,这些都是未知的。而经历过多次经济危机的银行至少知道最差的时候会差成什么样,不过即便如此,就连美国百年的银行也会倒掉。”叶大清说。他在美国Captial One银行工作时,就曾看到一些做高风险高收益的企业贷款的小银行在坏账上升时一一倒闭。

金融产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它的服务和风险都是后置的,而坏账的历史数据对于建立风控来说才是最关键的。而阿里金融虽然在小微信贷方面比起传统银行有着天然的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它比银行有更好的风险管理能力。

这一弱点也体现在阿里金融的小额贷款的缓慢发展上。

央行规定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金额不能超出注册资本金的50%,而浙江和重庆两家阿里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各16亿元,意味着各自最多也就能够放出24亿元贷款。

阿里金融经过3年的发展现在的客户数量达到22万户,每个客户平均的贷款金额只有6万多。相对于阿里巴巴上需要贷款的企业数量以及资金需求,这仍然是非常微小的份额。

贷款额度的局限性和相对高的利率让一些中小企业客户仍处于观望之中。

《第一财经周刊》随机采访的十几家商户中,超过80%的商家表示,目前因为阿里金融提供的额度尚无法满足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不打算用阿里贷款。

对于一个金融服务机构,只有通过规模效应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和收益,这都是目前阿里金融所欠缺的。在没有银行牌照之前如何获得更多的资金扩大贷款规模,如何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掌控好风险管理,都是阿里金融要面临的挑战。

不过这些问题还是没有阻止阿里金融挑战银行的野心。

“过去十年淘宝把市场化的行业和产品都引到了这个平台上,现在在淘宝上几乎什么都能买到,推动所有行业变成一个消费者驱动的市场,但针对受监管的金融却没有涉及。这两年国家明确了要金融改革,鼓励金融产品,阿里希望借助这个机会也去打通金融产品市场化的流动性。”李峰说。

阿里巴巴能够挑战成功吗?

马云最近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访谈中,让这个讨论变得有趣。

过去几年,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活力的一个因素,向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也一再被提到监管层的议程中。

在这个采访中,马云提到中国金融的监管过度,并呼吁进一步开放目前并没有向多数中国人提供服务的金融行业。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有赖于能否有更多小企业拿到贷款……靠今天这样的机制,我不相信能够支撑30年后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马云说。

(本刊记者谢灵宁对此文也有贡献)

阿里巴巴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