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布鞋院士”让网络猎奇化为崇敬

来源:互联网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大教授李小文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10日下午,噩耗传来,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67岁。李小文院士的家人不希望给大家添麻烦,所以一切丧事从简。(据《京华时报》)

  匆匆遇见,又猝然离去,因布鞋一夜爆红,因学识为人铭记……凡此种种,或许便是李小文留给大众舆论的大致印象。一位科学家,却由于一身独特的行头扮相,而成了被围观、被致敬的对象。这之后,各种挖掘爬梳,我们才知道其学术成就之可观巨大。那么,该怎样理解这个故事呢?学者的孤独落寞,意外地被消解在了猎奇的聚光灯下、追捧的点赞声里——这是幸抑或不幸?当所有人都在缅怀李小文,他们所念兹在兹的,到底是什么?

  学者群体整体形象恶化的当下,李小文当然是殊为不易的“特殊一个”。无论是其朴素不羁的穿扮,还是成绩斐然的治学经历,都符合公众对“杰出科学家”理所当然的想象。甚至,在一种惯用的“对比论证”的叙事路径内,李小文索性被塑造成伫立在“无德专家”、“平庸学者”对面的伟岸形象。一言以蔽之,李小文身上,似乎总是流淌着一份古典的学人精神,闪耀着某种独特的人格光芒。只是,这仍旧不足以解释事情的全部。

  德行兼备、贡献甚大的李小文,固然难能可贵,可这类人当真稀缺到,每一次出现都要引发舆论轰动的地步吗?李小文般的学者的确不常见。可这恰恰是因为,这一类人往往专注于自己的志业,以致长久游离在公众视野之外。就此而言,李小文引起网络的关注,十足是一个机缘巧合的意外。也许,人们所着迷不已的,不仅仅是故事主人公的其言其行,也是这个相遇故事的本身。源于故事生发出的世俗世界与学术领域,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关联。

  专业的科学研究,素来笼罩在神秘的光环之下。但,由于布鞋院士的一夜爆红,我们得以有理由、有切口,窥见科学世界的一隅。被媒体列出的一系列和李小文有关的研究成果、科学术语,尽管不被公众所熟识,却依然具有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之于此,人们以“扫地僧”、“技术宅男”等话语措辞,来表达内心的膜拜情结。可以说,这是一种天性使然的智力崇拜,是对所谓“反智”流行病的民间纠偏。

  一直以来,舆论惯常的议题设置,总是与科学、学术、学人稍显疏远。久而久之,公众反倒积累了强烈的窥视欲望,而布鞋院士恰好在无意中,扮演了其中的媒介角色。在个人魅力之外,李小文所以令人念念不忘,更在于他为科学话题的世俗化表达,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路径。这一切虽似巧合,却是一个精彩的巧合……如今,当我们缅怀一位逝去的杰出学者,也便是向那些不朽的人格,以及科学价值本身,致上一份心意。

布鞋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