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国产电影保护月”这5大疑点,我们用数据来作答

来源:互联网

暑期档惨淡收官,观众身体被掏空了

刚刚过去的2016暑期档电影市场,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热闹,票房一片冷清,评价声一众叹气。

暑期档的高潮月——7月,出现了五年来第一次出现票房负增长;暑期档票房2012年来一直维持着较高增速,今年却来了个原地踏步。

倒是现在,“熬”过暑期的观众们,在九月来临后大声欢呼:

  • 终于送走了“最烂暑期档”,终于迎来了有片可看的好日子,总算是熬过了“国产电影保护月”!

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你需要知道:背锅的“国产保护月”到底什么鬼

“国产电影保护月”被认为是中国电影业一个不成文的惯例。

据财新网报道,“国产电影保护月”起于国家电影局在2004年口头下达全国院线的通知,希望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期间,不引进海外分账大片。

这个没有见诸任何公开文件的国产电影“独家”档期,被称为“国产电影保护月”,具体起止时间媒体有过多种说法,但都落在每年6-8月暑期档期间。

虽然2012年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认为“国产保护月”是一种外界误读,但十几年来这个名词仍旧被媒体和业界高频提及。

不少人都根深蒂固地觉得,每年暑期档中国电影院充斥着如此多的国产烂片,正是暑期档的观影潜力加上“神奇保护结界”长达12年的护卫结果。

事实是否如此?“保护”给国产电影带来了什么变化?以下这5个“国产电影保护月”的真相,由电影票房和评分数据来告诉你。

1. 你们口口声声的“保护月”真存在?不好说

按照最为流行的民间传说,现在暑期档的进口片一般都安排在6月中上旬和8月底,也就是放假前和临开学时,学生大军可能没时间进影院,而中间时间段则挪出来集中保护国产电影。

这个说法也和大家的主观印象相一致。

就那今年的暑期档进口大片来说,《X战警》在6月初就上映了,而《谍影重重》、《冰川时代》则是拖到了8月底才上映,而7月份接连上映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封神传奇》等国产烂片则是让人痛不欲生,看起来确实符合上述“规律”。

但是……从数据来看,事实却是这样:

如图,从五年的总体情况来看,6月下旬或7月上旬,7月下旬或8月上旬都出现了一定量的进口片空缺期,但并不存在绝对规律。

传说中国产片独霸天下的7月份,其实除了2012年,也都是有不少进口片的。

而国产片也不并是在这些所谓进口片“挪出”的空档期才密集上映的,与进口片密集上映时间对撞的也不少。当然,也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这几年7月上映的进口片,其实多是本身票房号召力有限的非好莱坞分账大片。

只看上映时间分布还不够,DT君再来看看这五年暑期档的国产和进口片的上映数量对比。

下图可知,国产电影的在暑期档中的片量占比都在7-8成,但别忘了这几年全年的国产片量在上映电影总量中的占比,其实还略高于这个特殊档期。

再换个角度看看,我们先来看看这3个月上映的国产片片量在全年上映的国产片总量中的占比情况:

很明显,如果以一个季度(也就是6-8三个月)上映全国当年25%的国产片为“及格线”,过去这几年这个占比也就徘徊在25%上下,国产片在“国产保护月”并不存在明显的扎堆倾向。

2. 国产片真在“保护月”占到大便宜?并没有

在档期和片量看保护痕迹并不显著的情况下,最重要的票房成绩是否存在国产电影独领风骚的情况呢?

实际上,暑期档的国产片票房,除了凭着《大圣归来》、《捉妖记》和《煎饼侠》“三驾马车”爆发的2015年,也一直是在片量大大高于进口片的情况下,收获着并不出彩的票房成绩:

来看看更直接的票房数据对比:

但如果论全年总成绩,国产片其实是比进口片更强一头的。

2012年曾因为增加了进口分账片配额导致10年来国产片年度总票房首次低于了进口片总票房,但2013年-2015年国产片总票房是进口片总票房的1.2-1.6倍。

若以此为标准,从上图里这五年的暑期档成绩看,可是有三年都没达标。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保护月存在的初衷是为完成国产片每年所占票房比的份额。

但事实是:除了2015年,这三个月的季度成绩其实一直也是徘徊在25%左右,并没有在为国产片冲量做出了突出贡献:

单片成绩上相对与全年水平,也并没有要上天。当然,2015年看起来就是个“嗑药型选手”而已。

3. 国产爆款是“保护月”最大受益者?未见得

既然无论是片量、档期上都没有扎堆,总体票房成绩也没有意外飙高,那还可以保护啥?

其实关于“国产保护月”的来历,如果追溯其历史渊源,还有这么个事儿:

2004年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上映时,同档期的《蜘蛛侠2》、《怪物史瑞克2》等进口大片纷纷延迟上映,最终传说被“保护”的《十面埋伏》取得了1.5亿元的历史最高国产片票房,到后来的《唐山大地震》、《建党伟业》等国产大片上映时,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

所以也有猜测认为,“保护月”的价值难道是为国产大片保驾护航?

但数据来看,在暑期档片量占比近八成的情况下,这5年大多数时候国产片在票房上亿电影中的占比,却只有50%左右。在过去4年里,这个占比除了2015年都是低于全年水平的。

这几年间,除了2015年爆发了24亿票房的《捉妖记》、11亿元的《煎饼侠》和9亿元的《大圣归来》,往前几年看,成绩较好的国产片中,只有邓超和杨幂主演的《分手大师》和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过了6亿,黑马《滚蛋吧!肿瘤君》有5亿入账,陈凯歌的《道士下山》也只收获了4亿。

今年,《盗墓笔记》、《大鱼海棠》、《寒战2》、《绝地逃亡》这些种子选手中没有出现一部过10亿的爆款(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2日),过亿国产片的大盘情况也不怎么拿得出手,创了五年新低。

而且,如果拿暑期档这三个月的过亿国产片数量对比全年总量,成绩也是徘徊在25%“及格线”附近:

其实这道理也很简单,片子本身不虚有其表,放在任何档期都能成爆款的;反之太烂的,档期再怎么取巧也很难赚到好评。

4. 国产烂片真的越“保”越烂?是的

那么问题来了,“保护月”是不是保不了爆款,但却保得了烂片?

DT君比较赞同《佛山日报》在《国产片保护月到底保护了什么?》一文中引述的这位影院经理的观点:

国产保护月以保护国产电影之名排挤了进口片,但是又不能提供高质量、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的电影产品,于是饱受诟病。

事实上,不少影迷的吐槽点也是集中在此。

大量低成本、不用心的国产电影扎堆影院上映,甚至“一日游”,毫无诚意的结果,也往往就是低票房和差口碑。如果把这五年暑期档国产品和进口片的口碑进行汇总对比,国产片之“烂”可谓暴露无遗。

下图可以清晰看出,国产片在低分区扎堆,而高分区为数不多的进口片更为抢眼:

最严重的是,这些年2分的低分档上国产片越来越多,而在8分的高分档上今年索性全员缺席。

2016年2分档的国产片已经高达20部,但6分以上的总共也就14部。而2016的国产片中票房与口碑还算及格的《寒战2》和《三人行》等,也多为香港力量。

国产烂片扎堆不仅是对单片的影响,持续一段时间的烂片轰炸,对整个暑期档国产电影的口碑也是毁灭性打击。从观众的角度,即使听说有国产好片上映,也早已被折磨得丢掉了去影院的热情。

最让人玩味的是,今年原定暑期档上映的刘镇伟指导的《大话西游3》、谢霆锋和刘青云主演的《惊天破》以及周迅和吴镇宇主演《保持沉默》,都纷纷改了档期。

虽然给出了一些理由,但业内也有分析认为,这与暑期档华语片整体口碑不高,大盘态势低迷有关。

5. 国产类型片“保护”下茁壮成长了?看不出

其实还有一种看起来特别义正言辞的“保护”动机,是说要培育国产类型片。

随着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国产片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本土特色的类型,除了传统的动作类型片,爱情、喜剧也正在不断刷新着中国的票房纪录,某种意义上它们理应成为中国电影保护和发展的重点对象。

我们再来看看爱情和动画两个典型的暑期档国产类型片在这5年来的表现。

如果从豆瓣分类的爱情片在暑期档的表现来看,其实高票房区间,很少能见到纯的“爱情片”,更多的是具有“爱情”元素的奇幻、剧情片。

在高口碑区间同样如此,而且《盲探》、《天台爱情》都还不是纯国产味儿,《青春派》这一类文艺片又太过小众,票房上未成气候: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火了之后,青春类的爱情片成为了中国市场和资本追逐的对象。

暑期档学生放假、期间有个“七夕档”,进口片中爱情片也不是强项,在这种天时地利的条件先,它们似乎有点走歪:

今年的暑期档就有《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和《泡沫之夏》等扎堆上映,但剧情过于“玛丽苏”、徒有其表的“鲜肉+IP”套路,这些电影的豆瓣评分均徘徊在3-5分这种低位。

另一个被认为目前弱小但又需要保护其发展的类型是国产动画片。

这个一直被国家大力扶持的类型片,除了去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今年的《大鱼海棠》两个爆款,都很难以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票房成绩大多难过1亿,甚至在口碑上也是多低于5分:

实际上,暑期档的进口片中从来不缺乏动画片,而且是高质量的动画片。它们虽然没有达到《大圣归来》这种票房高度,但过亿相对容易,对国产动画这群“小羊”而言,无疑也是“饿狼”,所以有了更明显的“保护”一说。

但“小羊”们在制作、发行等各环节上问题也很多:

《丑小鸭历险记》此类占据了“半壁江山”的低幼题材动画令人头疼;大制作中《大鱼海棠》因剧情苍白被吐槽,评价不错的《摇滚藏獒》又疑似遭遇万达“封杀”;《精灵王座》这类制作精良,口碑也不错的因为宣发等问题,最终票房却只有两千多万。

最后,谈一点DT君的肺腑之言

用数据剖析了这么多“国产电影保护月”的现状,但对于这个传说中的制度是否存在乃至存在的真正动机,DT君并不掌握任何内幕。

“保护”本身没有错,每个想搞点文化产业国家都会干点什么,尤其是在这个国家电影整体实力与好莱坞差距巨大、不保护就会被好莱坞秒掉的时代。

但在中国观众观影品位不断提升的大势下,某些低劣的国产片可能是再保护也没得法子,毕竟市场那只手的作用力也越来越强大。

在这个前提下,很多人在思考:难道只能学习韩国电影,把整个电影产业曝光在国外电影的冲击下,才能来一次坚定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但……看看这个还在为票补减弱、票房造假等弊病挣扎的电影产业,DT君想问我们现在具备这个底气了么?

国产保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