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解读周克华
应该毫不犹豫地将周克华列为“嗜血屠夫”
一个穷凶极恶的劫财者,专挑弱势平民下手,猛、准、狠,一枪爆头,扬长而去——见过冷血的,没见过这等冷血;见过凶残的,没见过这等凶残;见过人性灭绝的,没见过这等人性灭绝!
盗亦有道。贼亦有诫。即使退一万步,退到盗贼的角度审视,周克华乃盗贼所不屑。
不杀降;不杀孕;不杀孺;不杀重病;不杀耄耋——无论加勒比,抑或西西里的盗贼,据说都有“职业底线”,是谓“恻隐之心”,但是周克华没有。作为一种罕见的嗜血嗜腥生物,他已超出公众的认知能力之外。
为嗜血而嗜血,一轮一轮的劫财,只是刺激他一轮一轮地嗜血;为杀人而杀人,为分享杀人炫技,居然邀请女友现场观战……
究竟是什么土壤,培养了如此腥膻的杀手?究竟是什么环境,催生了一颗如此阴鸷的心?近代家族史找不出周克华的嗜杀基因。中小学教育也没有周克华的受虐记载。家庭、邻居、同学、工友——并没有明显刺激他成魔成妖的动因。
是的,他曾因枪案而有牢狱记录,但就连他本人都不认为是冤案,难不成他觉得他是应该天然地非法拥有枪支?是一种变态?还是人格障碍?
周克华成魔的未解之谜太多。
然而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定性量化的。为深度解读周克华的嗜血成因,为尽可能破译周克华的心魔密码,《新民周刊》记者多方寻访社会心理学家、犯罪心理学家、刑侦技术专家、犯罪与刑事政策研究专家,奋力进入周克华的3D内心——为社会、为未来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五大未解之谜
“走错了。”——这是悍匪周克华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他的遗留物包括一副墨镜、两张电影票、两把手枪、三个弹夹、62发子弹、1万多元现金,还有五大谜团。
清晨的枪声不代表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终结。
8月14日6点50分,悍匪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莴笋沟一个巷道内被警方击毙,他的遗留物包括一副墨镜、两张电影票、两把手枪、三个弹夹、62发子弹、1万多元现金,还有围绕他的一堆待解之谜。
为何去缅甸?在缅甸有怎样的经历?
8月14日之前,人们对周克华的信息几乎是一无所知,此前4天,也就是重庆“8·10”持枪抢劫杀人案发生后,人们才首次获悉那个8年来在苏湘渝三地持续作案10起、枪杀10人的恶魔名叫“周克华”,他清晰而又阴冷的正面照也首次出现在公安部的A级通缉令中。
残忍的作案手段、精湛的枪法、惊人的反侦查能力,尤其长达8年之久的身份之谜,让人们对周克华充满了恐惧与好奇,也由此衍生出了诸多的揣测。
因为信息甚少,围绕周克华的传闻有着太多的传奇色彩,在他被击毙后,警方陆续公布了这8年来警匪博弈的部分细节。我们只能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解读以及亲友乡邻的描述,依稀拼凑出一个碎片化的周克华。
现有信息表明,他的人生虽充满失意,但并无传奇,似乎也不是一个从小就劣迹斑斑的人。
周克华人生重大的转折出现在2004年,从缅甸当雇佣军回来后,他彻彻底底变成了魔。
何以从人变魔?在缅甸有着怎样的经历?
周克华被击毙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质疑,认为他并未死,被击毙的其实是一名便衣警察。谣言甚嚣尘上时,重庆警方终于在8月19日作出了回应,表示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正组织民警深入调查、搜查周克华曾经的藏身之地,网络上的质疑纯属误解与造谣,“悍匪周克华已被击毙”毫无疑问。
尽管周克华被击毙后不到两个小时,消息已经传遍全国,人们紧绷8年的弦终于得以放松,但驻守在沙坪坝区井口镇二塘村周克华家的民警以及周家的邻居们出于对周克华68岁老母亲陈世珍的怜悯,并未将这个消息告诉老人。
由于老人已经被当地政府保护起来,已经很难查证老人最初是从何渠道得知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的。一种说法是,为解开周克华身上的谜团,媒体记者拥至周家,确有媒体报道,面对镜头,老人始终用蒲扇遮挡面部,“得知周克华死讯时,她足怔了20秒钟,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几下”。
媒体的这段叙述似乎透露出是媒体记者先将消息告知了老人,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媒体做法突破职业伦理的普遍质疑。不争的事实是,媒体此后收敛,不再打扰这位可怜的母亲。
有知情人透露,陈世珍通过电视确认儿子被击毙后,情绪低落,偷偷抹泪,但并没有放声痛哭。她自责:“你是解脱了,可害了这么多人!这么多家庭。小时太惯你,打工干什么也不说,我不管你做什么,我是管不了,你自己要管住啊!”
15日,老人提出希望看看儿子,重庆警方回应在适当的时候会送她去给周克华收尸。陈世珍曾感慨:“我养他养到这么大,为什么要这样。”
周克华犯下滔天罪行,对母亲是一个致命打击,陈世珍不明白儿子为何变得这般狰狞,事实上,她对儿子这些年来的社会活动知之甚少。
周克华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是人们首先想要得到解答的问题。周克华的家在二塘村的最高处,偏居一隅,这是一个在村民眼里有些古怪的家庭,原因是这家人从不与人交往,似乎不通人情世故。
周克华祖辈并非二塘人,上世纪60年代,父亲周正喜据说是因生活作风问题被下放二塘村,担任了生产队的会计和记分员。周正喜遇上了当时因夫妻关系不和刚刚离异的陈世珍,后者已经育有两个孩子,两个人没有办酒席就草草地把婚结了,这在农村的风俗中显得很是怪异,村民们的一种解释是因为两个人当时实在太穷。
1970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一,周克华出生了,因为穷,周正喜夫妇婚后吵架成为家常便饭。周家在村里没有族亲,连村邻的红白喜事都从不参加,夫妻俩闭门不出,连两米外的邻居家,陈世珍也8年不走动。
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周克华从小也不爱到村民家中玩耍。与周克华同年出生的陈启红算是他儿时最好的玩伴了,两个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去村里小河游泳。周克华的游泳技术很好,在水里一口气能憋很久,时常还与陈启红一起抓河里的螃蟹,他们的吃法有些生猛——生吃。在陈启红看来,周克华的野外生存能力与这段经历大有关联。
与父母一样,周克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放学回家后喜欢独自一人看书,时常到镇上的书店租书,最痴迷的是武侠小说与侦探小说,且对枪支很感兴趣。有村民透露,周克华还曾练过武术,但最终放弃。
不过在村民们眼里,这个乳名“华儿”的孩子除了不懂礼貌,从不与人主动打招呼外,还算是一个比较老实的孩子。
1985年,周克华中学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在家闲置一年,后与父亲到嘉陵江“上河沙”,一天能赚20多元。多年来,周克华不抽烟、不喝酒,且始终保持着特殊的生活习惯——常年洗冷水澡、裸睡,从不穿内裤,夏季只穿一条外裤,冬季加一条棉毛裤。有亲友说,周克华的生活十分简朴,喜欢蹲着吃饭。
1986年3月,周克华的履历上有了第一次污点,因为调戏妇女,他被治安拘留14天,但对一个当时只17岁的青春期少年而言,这样不检点的行为其实也有可以理解之处,顶多是一个不羁的少年,算不得“恶少”。
“上河沙”的活,周克华一干就是4年。1991年9月,22岁的周克华厌倦了“上河沙”的工作,他在井口镇半边街蒋云波的家里盗窃现金120元、粮票100余斤、双管猎枪一支。
痴迷枪支的周克华就这样有了第一把枪,村民回忆,当时他就已经对枪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常抚摸。
周克华还曾想当兵,但体检未过关。1993年3月,周克华带着这支猎枪到了武汉。在江岸盘查时,枪被发现,但他拒绝上缴,往地上开了一枪后逃跑,之后被警方抓获,为此周克华因暴力妨碍公务被判在汉南劳教所劳教两年。直至1995年2月20日,周克华因劳教期间表现较好,提前一个月释放。
这之后的周克华到重庆火车东站集装箱公司当搬运工兼叉车司机。人们依然叫他“华儿”,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老实憨厚,公司有食堂,但吃饭的时候,工友们围在一桌,偏他拿着一个大碗盛上饭菜蹲在一角。
曾经的同事们对他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惊人的心理素质,工友们喜欢玩“炸金花”,有一次周克华拿了三个“A”,另一个同事拿了三个“8”,后者以为自己赢定了不断下注,几轮后,周克华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不想你输太多,我3个A,开牌吧!”在场的十多位同事对他的这种淡定傻了眼。
1996年,周克华结识了小名“二妹”的徐蓉(化名),并结婚,但与父母当年一样,他们也没有举办酒席,村民们还是事后与其父母交谈中无意中才得知,为此徐蓉的亲友们也很是不能理解。
对这段婚事,徐蓉的家人起初并不同意,据徐蓉的父亲介绍,两个人婚后就与岳父家鲜有往来。婚后第二年,周克华独自跑到云南边境,购买了一支五四式手枪,结果被抓,徐蓉缴纳罚款后,他才得以释放。
徐蓉如今正在接受重庆警方的调查,我们暂且不知周克华当年为何跑到云南购买枪支,是纯粹出于个人爱好,还是别有目的。
周克华夫妇婚后搬到镇上生活,并做起中巴车载客生意,周克华开车,徐蓉卖票,其间生下一子。但2001年底,他们遭遇了一场车祸,徐蓉的亲戚王建国透露,徐蓉与几名乘客受伤,面对巨额的医疗费、赔偿金,周克华2002年春节主动提出与徐蓉离婚,徐蓉没有答应。之后,周克华离家出走。
徐蓉租住在王建国家,一直至今。而周克华出现的次数逐年减少,甚至一年难得见一面。徐蓉与邻居拉家常时也曾说:“丈夫是在远处打工。”
周克华去了哪里?他与妻子分手前曾郑重其事地表示,“枪比命重要。”而来自长沙警方的消息是,周克华2004年前曾在缅甸当过雇佣军。在那里他锻炼了自己使用枪械、丛林作战的能力,而且还获得他求之不得的手枪与弹药。
为何去缅甸?在缅甸又有着怎样的经历?这一切由于周克华的死已经很难解开。
为何袭击哨兵?被抢步枪藏在何处?
2004年4月22日,从缅甸携枪回重庆的周克华扣响了系列持枪抢劫案的第一枪。当日中午12点,他从身后接近,用枪抵住刚从江北区红旗河沟工商银行取完钱的某公司出纳赵峥的太阳穴。初次杀人的周克华表现惊人地冷静,且将这种冷酷保持到8年后与追踪他的民警狭路相逢时,举枪就射。
赵峥枪响过后当场惨死,陪同取款的会计周光容正在打电话,周克华举枪就射,子弹打穿手机,从周光容的腮帮穿过。周光容站起来后捂着嘴不断哀号,一路滴血奔逃。首次作案,周克华抢得现金7万元,他的目标显然是冲钱而去,但因何为钱作案却不得而知。
周克华被击毙后,警方透露了另一起鲜为人知的案例。当年12月31日,周克华戴着头盔在渝州路工商银行石桥铺支行持枪抢劫了一个票款箱,这起案件因为涉案金额只有500元,且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未曾引起社会关注。
2005年5月16日,周克华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三次作案。他一路尾随一对刚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夫妇,在汉渝路一家牛肉馆前拔枪射击,导致这对夫妇当场丧命。当时的目击者罗先生回忆,一名路人只不过看了一下,就挨了周克华一枪,身负重伤。
这一次,周克华抢走了17万元。一年内三次作案,周克华并未给警方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他有着相当水准的反侦查能力,作案从来都是独来独往,且速度极快,一般都在几十秒内完成。
这之后,就在重庆警方展开艰苦卓绝的侦破工作时,周克华却失踪了,这一沉寂便是4年。
周克华到哪里去了?2005年10月16日下午6点50分,周克华携带枪支、弹药出现在云南宣威火车站候车室,他手持当日K168次宣威至重庆的车票准备乘车,被执勤人员从右腰部查获了用绿色枪套装着的五四式手枪一支、子弹6发。
2006年2月21日,昆明铁路运输法院开庭审理,以非法运输枪支罪,判处周克华有期徒刑三年,当年的判决书提及“考虑到周克华认罪态度好,故酌情从轻处罚”。
宣判后,周克华没有上诉,他被投入云南省内的监狱服刑。据当年的狱友透露,周克华服刑期间看上去不声不响,其实毫无悔意,曾对狱友表示,家里还有一支枪,出狱后会去缅甸再购枪。
周克华的刑期至2008年10月15日结束,出狱后,他是否再去过缅甸不得而知,但其所持有的枪支事后查明变为两支。
周克华回到了重庆,半年后他再次作案,在其所作的10次案件中,这一次尤为大胆,让人不解。
他将目标对准了部队哨兵。2009年3月19日晚上7点42分,周克华身穿浅色风衣、头戴黑色线帽突然袭击了成都军区驻渝部队某营房哨兵,将其打死,抢走81-1自动步枪一支。得手后,周克华徒步穿过石桥铺社区,到达300米外乘一辆出租车逃逸。
这起案件因为针对目标的特殊性当时引发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新民周刊》记者也曾前往采访,被袭哨所位于重庆市闹市区,作案分子得手后从容离去,令目击者惊讶不已。
当时坊间即有怀疑犯罪分子有服役经历,不过并没有与4年前重庆发生的三起持枪抢劫案联想到一起。
周克华此番被击毙后,警方从他身上搜出了两把手枪,通过弹壳与弹痕分析,确认其中一把仿五四式手枪系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作案用枪,而枪杀驻军哨兵的则是另一把9毫米手枪。
目前的证据表明,至少对2009年的这起枪杀哨兵案,周克华的前妻徐蓉是知情的,周克华得手后,曾得意地回家,叫来徐蓉坐在跟前,他则兴奋地肩扛步枪或端着走圈。
据披露,周克华还问前妻“架势如何”,并扬言:“我看公安机关他们怎么破。”专案组由此判断周克华是一个非常自信甚至自负的人。
周克华此后作案用的都是手枪,他为何要抢劫这把步枪令人费解。至于这把枪的下落,至今仍是个谜。周克华与徐蓉坐公交车路过重庆一座山时,曾胳膊一抬,指着山对妻子说他把枪埋在那座山。
但警方搜山并未找到。这把枪藏在何处也是周克华被击毙后的工作重点之一。至于徐蓉在周克华的系列案件中扮演何种角色,是否会因此担责,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记者获悉,徐蓉正在接受警方讯问。
长沙作案为何改变风格?目的为何?
就在重庆设置重重关卡追捕哨兵遇袭案凶手时,周克华却神奇般潜至湖南长沙。接下来的两年,他在这里以同样凶残的手段作案四起,导致3死1伤。
2009年10月14日下午1点35分,56岁的浏阳人李成寿进入长沙南郊公园,李成寿原本在老家种地,一周前到长沙帮女儿带小孩。就在李成寿进公园前不到一个小时,戴着墨镜的周克华先进了公园,他甚至很从容地问工作人员生意如何。即便警方至今也无法弄清周克华为何会对李成寿下毒手,李成寿进公园20分钟后到达一个叫黑松口的上坡处,躲在这里的周克华向他连开7枪,导致李成寿身中6枪而亡。
李成寿遇害时身上仅有20元钱,这是周克华唯一一次没有以钱财或枪支为目的的作案,且与其一枪毙命的作案风格很是不符。长沙警方的推断是周克华要练枪或在山坡试枪时被李成寿发现,继而杀人灭口。
50天后,也就是2009年12月4日,周克华再次作案,监控显示,上午9点46分,周克华到长沙市芙蓉南路新姚路农业银行附近,徘徊寻找目标,而这里距离前次作案的南郊公园仅两公里之遥。11点23分,41岁的郭某取款欲上车时,周克华上前持枪击中郭某头部,抢走4.5万元现金。
正是“12·4”案,长沙警方首次提取到了周克华的混合型DNA信息,并初步掌握了他的体貌特征。
长沙警方甚至实行了围城的抓捕策略,但周克华仍然逃脱了追捕。这是因为,周克华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作案后通过长距离步行和骑自行车、坐摩的方式逃跑,且逃跑路线非常偏僻,一般都游走在警方封锁的边缘区域。
长沙警方透露,周克华除了精于伪装和躲藏,还时常上网浏览关于自己的新闻,或者混迹在公共场所听市民聊天,来研究警方的行动部署,更改作案方式与生活习惯。
这次作案后,周克华沉寂了10个月,他隐匿在何处?长沙警方事后掌握的情况是,周克华曾在山上一住近两年, 其中在岳麓区的天马山墓地曾栖居数月。天马山人迹罕至,周克华带了睡袋,晚上就睡在树洞中,脏了就去湘江洗澡。根据湖南警方的介绍,警方曾对天马山数度搜山,但都没有找到线索,因为周克华栖身的树洞有3个,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将睡袋等物品藏在树洞里,用树叶和土掩盖,很难发现。
在周克华逃离长沙后,直至2012年1月6日在南京再次作案,长沙警方根据南京侦破工作的启发,再次对天马山搜山,因为树洞上面的树叶腐烂、泥土被雨水冲开,这才发现,并在一处开阔地找到了他的排泄物。
周克华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下山买早点,早餐是一根玉米、一杯豆浆、一根油条,且每次买早餐都事先准备好零钱,不作逗留。
周克华蛰居的墓地不远处就是天马大学城,那里的16个网吧周克华都曾去过,但次数最多的仍数“帅帅网吧”,在网吧老板的印象中,周克华总是干干净净来上网,从来都坐在靠近走廊的位置,冬天戴着老人常戴的毛茸茸的帽子,不爱说话。
周克华每次登记时都自备零钱,但他登记的名字却是“周克强”,周克强是长沙的一名摩的司机,有一天,周克华在岳麓区找到他,要求送往20公里外的望城区,下车后周克华递上大面额钞票要求周克强去化零钱,并要求周克强将身份证留下作抵押,由此骗取了周克强的身份证。
根据网吧老板的回忆,周克华喜欢看美国枪战片与浏览军事网站,还有几次浏览四川地区新闻,但从不用QQ。上网记录显示周克华将《沉默的羔羊》与《汉尼拔》看了10遍。网吧老板透露,周克华一般早上9点多过来,下午四五点下机走人,中午吃盒饭,但这个奇怪的客人每次走时都会将所有垃圾悉数带走。
警方透露,周克华谨慎到连瓜子壳都会自己装走,而且喝完的矿泉水瓶还会刮下条纹码,防止警方根据条纹码找到他购买矿泉水的地点,调取监控录像。此外,周克华在野外排泄的大小便也会用泥土掩埋,正因此,几次犯案,警方都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长沙的网吧安装了摄像系统,每个顾客坐到电脑前,就会被显示器上方的摄像头拍到。周克华一直小心翼翼避免被拍,但百密一疏,还是在帅帅网吧被截取了两张清晰的面部截图。
2010年10月18日,周克华在购买早餐时的无伪装生活视频被警方发现,随后通过海量视频的甄别,顺藤摸瓜找到帅帅网吧,首次获取了周克华的正面图。
10月25日,周克华第三次在长沙作案,他在雨花区枪杀了一名经贸公司的负责人,抢走一台手提电脑。根据一系列线索,长沙警方进一步认定犯罪嫌疑人为四川方言区域人,并公布了他的地貌特征,尤其是走路外八字。
因为年龄、体型、口音、外貌乃至作案手法都很相似,警方曾一度以为长沙系列案件是另一起枪击案中被通缉的嫌疑人曾开贵,也就是网名质疑的小名“四娘”的嫌疑人。但后来经过DNA检测与弹道、弹痕对比,排除了曾开贵的嫌疑。
2011年6月28日,周克华在长沙天心区再次持枪作案,导致1人受伤,当天的长沙暴雨如注,狡猾的周克华再次逃脱。
“6·28”案后,长沙警方的通缉令中,照片由曾开贵换为从网吧截取到的周克华本人。
如何突破长沙南京重围逃回重庆?
虽然面部照片在长沙被截获,但此时周克华的身份仍未被警方识破。他逃回重庆。2011年7月19日,长沙最后一次作案不到一个月,周克华与徐蓉办理了离婚手续。周克华生活节俭,所劫赃款大部分都给了家里,其中在长沙期间多次使用徐蓉本人的银行卡转账。
离婚的消息,两个人的亲戚也大多不知,有证词表明,徐蓉8月份生病手术期间,周克华曾耐心照顾,每天都扶着徐蓉去医院换药。也是在去年8月,周克华的父亲因突发脑血栓病危住院,母亲陈世珍给徐蓉打电话,让周克华回家。电话打完没多久,周克华就赶到医院,此后一直陪伴父亲,直至9月6日父亲去世下葬。
有目击周克华回村的村民表示,父亲安葬后第二日周克华便消失了。南京警方调取的监控视频显示,2011年年底、“1·6”持枪抢劫杀人案发生前一个月周克华就潜伏进了南京城。
根据警方公布的照片,周克华是个伪装高手,作案前多次踩点,他用帽子口罩严密包裹自己的脸,甚至连走路的姿态都精心伪装,走路时外八字非常厉害,而且以非常夸张的幅度左右摇晃肩膀。
2012年1月6日上午9点54分,周克华在南京下关区和燕路东门街中国农业银行门口枪杀了某建筑公司的员工程圣义,依然是一枪爆头。抢走近20万元现金逃走时,周克华原本左右摇晃的肩膀竟然纹丝不动,帽子口罩摘了,还架上了一副眼镜,身上穿着一身旧式军官冬季服,很是斯文,跟作案前判若两人。因此,他得以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破警方的层层封锁,藏身于栖霞区兴卫老山附近的墓地。
2012年1月13日,有南京市民在乱坟堆里发现了周克华,但此时的周克华帽檐压得很低,市民发现了周克华的睡袋。第二日,因为颇感蹊跷,这位市民约人再次前去查看,发现了周克华所买的《轻兵器》、《参考消息》以及矿泉水、双肩包等物。报警后,南京警方封山搜查,但没有发现周克华,却发现了超市购物袋以及购物小票,随后通过超市监控资料掌握了周克华的正面图像。
警方发现了周克华掩埋的粪便、吃剩的食物,由此发现了他的DNA,经过与重庆、长沙警方掌握的DNA、弹痕等信息比对,确定犯罪嫌疑人就是周克华。
至此周克华悬疑8年的真实身份被锁定。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并案侦破。不过周克华如何突破封锁、何时返回重庆,现在仍无从知晓。
案发后13天,他已经出现在重庆。1月19日,因为想念孙子,陈世珍去镇上给孙子和前儿媳送汤圆,结果意外遇见周克华。陈世珍转告儿子,警察上门通知换二代身份证,周克华回答:“知道了,身份证还有用。”
这是母子俩最后一次对话,周克华还曾在重庆观音桥步行街购买帐篷、睡袋等野外生活用品。赶到二塘村周家守候的警察阴差阳错与周克华失之交臂,此后陈世珍、徐蓉母子身边一直有警察守护。
然而,周克华却再也没有出现,直至8月10日在重庆沙坪坝区再次作案。
重庆藏身何处?小女友扮演什么角色?
徐蓉透露,周克华曾研究悍匪张君,并对张君不屑一顾,因为后者弱点是女人和手机。周克华多年来一直不用手机,与家人联系都是用电话卡在公用电话亭拨打。但周克华最终却同样因为女人与手机暴露了行踪。
南京作案回到重庆后不久,周克华在洗头房认识了1992年出生的宜宾女子张贵英。
周克华成了张贵英的常客,且出手大方,每次给张贵英的零花钱都高达1000元,不久两人便确定了情人关系。周克华向张贵英炫耀自己的历次“壮举”,张贵英居然崇拜不已,之后,周克华将南京劫款20万元存到了张贵英的账户。
7月8日,张贵英冒称护士拿着假身份证独自一人在重庆高滩岩正街以月租300元的价格租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屋,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周克华曾在此处逗留,但该出租屋距离“8·10”案现场不过两公里左右,离击毙周克华的地点也不是很远。
周克华回重庆后隐匿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家住沙坪坝区歌乐山镇山洞村的陈谭群老人曾于7月28日在寨子山遇见一个戴着墨镜、帽子,只露出鼻子和嘴的40岁左右男子在练枪,疑似周克华。这名男子当时曾威胁老人不要多事,否则死得早,老人因此未敢报案。
周克华谋划再干一票,为了显摆自己,他居然提前告知了女友作案的时间与地点,欢迎女友“观摩”。
此次作案前,周克华依旧做了周密的踩点工作,目击者回忆至少半个月前,因为行迹诡异,周克华曾被人误以为神经病,并戏称“这个人会不会是抢银行的?”遗憾的是当时的通缉令周克华的面孔仍不是很清晰,人们的警觉一闪而过。
8月10日上午,周克华在沙坪坝区凤鸣山康居苑中国银行以爆头的方式枪杀了前来取款的王虹,击伤陪同王虹的廖德应,导致后者脑死亡。周克华击伤了冲上来的银行保安马志忠,不慌不忙走了几百米搭乘摩托车逃逸,在铁路上,他连续三枪,杀害了前来盘问他的铁警朱彦超。
张贵英因为“职业原因”喜欢睡懒觉,因此没有来得及“观摩”周克华作案,周克华抢得了7万元,但一度被传为25万元,他将这笔钱交给张贵英,却受到谩骂,“新闻里说你抢了一大笔钱,你怎么只给我几万?”警方后来发现为了和这个90后女友保持联络,周克华一反常态居然特地买了一部手机。
“8·10”案发后,警方迅速锁定嫌犯为周克华,公安部随后发布A级通缉令。一场大围捕在重庆展开,重庆全警取消休假,周边省市警员也高度戒备,在歌乐山一带,武警、公安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大搜山。然而周克华却神奇消失了。
重庆大街小巷张贴了186万份通缉令。在周克华逃窜的92小时内,警方共接到700个举报电话。8月11日下午,一名年轻女子与男友逛街时,在观音桥广场与周克华擦肩而过,一路尾随,发现被跟踪后,周克华狠狠瞪了这对情侣一眼,吓得小情侣赶紧躲避,确认安全后,年轻女子报警。
通过监控录像,警方确认就是周克华,他在逃亡过程中十分注重化装,穿着短袖、西裤,背着背包,皮鞋也是新买的,更是戴上眼镜将脸上黑痣遮住。
没人想到他会蛰伏闹市区,甚至8月11日与12日上午还看了两场电影《听风者》与《太空一号》。
通过高科技刑侦手段,警方锁定了周克华的手机,13日晚,周克华跟张贵英通话,表示10日没有搞到什么钱,准备14日“再干一次大的”。
公安部及重庆警方紧急布局,会议一直开到14日凌晨3点,由于不知道他会对哪家银行下手,警方在全市每个银行都派驻几名便衣。
14日凌晨6点40分,周克华出现,5分钟后,守候在覃家岗街道邮政储蓄所的便衣警察周缙、王晓渝开始跟踪。
周克华走进了莴笋沟,这是一个死胡同。他转身,在距离两名民警3米左右拔枪射击,周克华三枪落空,却被民警一枪打中腹部,一枪打中头部。
倒地,抽搐,周克华很快死亡,他随身的三个弹匣里,子弹全部压得满满。包内,警方发现了自制的地图,疑似江津某储蓄所。
周克华被击毙十几分钟后,张贵英在出租屋内被警方带走,目前审讯工作仍在进行。
“走错了。”这是周克华生命终结前的最后一句话。
人们在问,抓捕周克华,警方为何用了8年时间?周克华到底为什么这么难抓?
这个杀手实在冷:九案十命,几乎都是准确击中,对方当场毙命
周克华,这名屡犯凶案的大盗,自2004年起,8年间游荡三省,抢劫金额数目巨大,各地警方对他的悬赏累计超过了500万。
巧合的是,从最初案发地重庆市江北区到之后的长沙、南京,再到这次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周克华的作案轨迹,在地图上呈现出的是一个椭圆形。
历经8年,周克华终于浮出水面,有人对警方刑侦能力提出质疑。面对人们的质疑,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刘忠义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周克华性格孤僻,不接触人群,反侦查能力很强等特点,给抓捕带来一定难度。
不过,经过8年的博弈,周克华的性格、相貌、身份,甚至是走路时右腿比左腿快0.02秒等体态习惯,无不被警方逐一掌握。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倪铁在近日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则表示,周案的告破,体现了我国长期在刑侦科技上不断投入的成果。
大隐于市
根据现有报道,作案之前,周克华会用很长的时间踩点;作案时,他一般选在繁华城市的复杂地段,这样一来警察不方便开枪,否则容易伤及老百姓,二来方便其混入人群,就地潜伏;作案后,他又习惯多次换乘交通工具,比如说摩的换汽车,汽车换自行车,甚至采用步行,这样即使在遇到交通拥堵时也方便逃跑,给警方追捕造成困难。
同时,据警方透露,周克华从来不住旅店,以逃避身份检查。案发后,他长期生活在山区,以此躲避警方抓捕。今年春节时,他曾独自出现在重庆市江北区的观音桥,去一家运动城买过一顶帐篷和一套冲锋衣。
另根据对周克华作案的重庆、长沙和南京三个城市分析,这些城市都有崎岖的河道、复杂的地形,周边还有星罗棋布的中小城市,便于躲藏。比如重庆枪击案,周克华是沙坪坝本地人,熟悉地形。歌乐山疑似其藏身的地点,沿狭窄的石板路从山沟方向往下走,道路两旁尽是碧绿的藤蔓和灌木,相当密实,根本看不见地面。
更重要的是,我国的沿江犯罪防范网络尚未构建,铁路有铁路公安,公路省道国道都有控制点,但水路的管理很麻烦,正规客运可以控制,但还有货运及数不胜数的小船小筏,方便逃遁。
因此,刑侦专家推断,周克华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其作案城市的水陆空立体型交通条件都很发达,他的野外生存能力也非常强。
“周克华作案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并且作案神速,一般都在几十秒内完成,使得现场遗留线索十分有限。他的这些举动都给侦查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倪铁告诉记者,周克华的犯罪具有职业性的特点,每次犯罪前都经过精心的策划、准备。
据倪铁介绍,目前,我国刑侦技术手段主要涉及电话监听、电子邮件监控以及秘密的摄录手段等。
“如果要对周克华进行侦查定位的话,首先得获取一定信息,比方说定位他的手机。但现在,城市里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机,有的人甚至不止一个号码,要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并准确地鉴别是非常难的。”倪铁表示。
而在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游伟教授看来,刑侦技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就这个案件来看,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是不能采取有效刑侦手段的主要原因。长沙也好,南京也好,警方都没有将犯罪嫌疑人确定下来。不然,过年的时候,就应该能趁周克华回家的机会将他擒获。”
游伟进一步分析:“根据媒体已有的报道,周克华在大部分情况下使用的都是公共电话,基本不使用手机,说是要吸取之前悍匪张君的教训,不能坏在女人和手机上。退一步说,即使他在作案时有使用过手机,他选择的作案环境都是人群密集的地方,要知道在人群密集区域,电子信号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定位。”
对此,倪铁也表示赞同:“刑侦手段的运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首先要确定犯罪嫌疑人,一旦确定到人才有可能对其行踪进行定位。”
事实上,从南郊公园“10·14”案到去年“6·28”案,历时数年,长沙警方一直抓紧侦查,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通过海量视频信息查找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
但遗憾的是,据警方消息,一直到2011年年初,警方还没锁定周克华,而是怀疑一个外号叫“四儿娘”的四川籍男子曾开贵。当时,警方高度怀疑曾开贵有一定道理,因为他曾是十几年前另一起枪杀案的重大嫌疑人。
对比警方对嫌犯的描述,曾开贵和周克华有相似之处:均是中等身材,年龄相仿(周克华现年42岁,比曾开贵小6个月),被认为作案、出逃时有军人素养等。两人在体貌、年龄方面的相似之处也给警方破案带来一定困难。
一位参加过视频海量调查的专案民警透露,通过视频,警方在公交车、早点摊和人行通道及地下通道内查找到周克华的诡秘踪迹。
周克华出现较多的地方为:往返长沙河西的公交车上、湖大附近的早点摊周边。民警在对这些视频进行分析比对时,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周克华在上车购票和买早点时,基本上都是投币上车或递钱拿货,都是事先准备好零钱,没有找零经历。
游伟分析,周克华的这一特点表明,他希望最低限度减少众人注意,尽量避开众人视线。
精心装扮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未掌握周克华相貌的情况下,除非现场捕获,否则事后搜捕极为困难。
在年初南京枪击案中,有媒体披露案发的监控画面,“前后短短的1分钟时间内,前一幅画面中,周克华手提的是一个洋河蓝色经典的纸质袋子……在后一幅画面中,他已经把洋河酒手提袋扔掉了,换成了一个深色的貌似布质的手提袋”。
易装是周克华经常采取的逃跑措施。多次录像显示,他在逃跑中摘下墨镜变装,有时还会给装钱的袋子换包装。此外,监控录像表明,周克华很难出现正脸,看到的多是一个宽肩膀的背影。
而在作案前踩点过程中,周克华也会用帽子口罩严密地包裹自己的脸,从不显露真容,好让监控拍不到脸。
除了保护住脸部外,周克华甚至连走路的姿态都进行精心伪装。据透露,在作案前的视频中,警方发现周克华走路时外八字非常厉害,而且以非常夸张的幅度左右摇晃肩膀;而作案后,走路时肩膀竟然纹丝不动,帽子口罩都摘了,而且还架了一副眼镜,身上穿的则是一身不知从哪弄来的旧式军官冬季常服,显得很斯文,和作案前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对此,游伟认为,周克华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他熟知摄像头的位置,通过有意遮挡或是伪装,让警方无法确定其正面照片,“这或许也是现代高科技的一个弊端,能较容易地让犯罪分子掌握规律。反过来讲,要单靠像素较低的公共场所的摄像头来确定嫌犯的体貌也不太可能。所以,现在我们想要在大城市提高公共场所摄像头的清晰度。但到底要多清晰?安装在什么地方?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中,有关公共利益与公民利益之间的争论也很多。”
长沙警方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对周克华做过模拟画像。记者查看后发现,前一次画像上的周克华方脸,平头,戴着墨镜,与重庆警方在2005年的模拟画像极为相似。周克华“平头男”的绰号也正源于此。但在后一次的画像上,周克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戴着棒球帽,露着刘海的尖下巴男子。
模拟画像的大相径庭给抓捕工作带来巨大困难。网上甚至有人怀疑,周克华整过容。
游伟表示,模拟画像也是刑侦过程中常用的手段,通常情况下也很有效。“但画像到底与真人接近与否,除了画师的技艺之外,更多的是依赖信息的准确性。周克华作案相当凶残,在现场的目击者受到惊吓,记忆会不准确,模拟画像有所出入在所难免。”
然而,周克华的最后一道护身符——身份信息,最终被警方成功侦破。
据报道,周克华常选择墓地居住,可能是认为墓地这种“晦气”的地方平时不会有人去,比较安全。今年1月15日,一个上山捕鸟的市民无意中发现墓地中的睡袋,之后打了110。
警方随后出动大量民警和武警搜山,查获了嫌疑人遗留的睡袋,在睡袋中,警方发现嫌疑人身上的人体组织,并在睡袋周围发现了嫌疑人的排泄物,在其吃剩的食物中,也提取到生物检材,从这些提取到的物品中,警方获取了嫌疑人DNA,并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最终锁定了“平头男”的真实姓名叫周克华。
之后,南京警方还调取到周克华在案发后去瑞金路某超市购物的监控资料,掌握了他的正面图像,并将这些图像通过视频截图制成了照片,发给民警进行内部掌握,供破案时使用。随后,警方以此为切入点追踪至其经常上网的网吧,成功获取其上网时留下的两张清晰面部照片。
据悉,周克华逃离长沙回到重庆后,7月19日,周克华和妻子办了离婚手续。警方后来获得了这本离婚证,在上面他们看到了这张他唯一留下的别扭照片——剪掉了长沙视频截图中的斜刘海,并且“故意撅着嘴”。自2005年周克华入狱的照片后,这是警方拥有的第二张清晰正面照。周克华撅着的嘴被技术人员剪掉,换上了入狱时照片的下巴部分。这张合成照于其最后一次犯案后,全国印发近300万份。
网上有人认为,周克华的面部特征符合“天生暴力犯罪人”的特点,对此,倪铁强调:“西方虽有理论支持,但这点很难进行科学的把握。要知道如果将周克华的脸放在四川人和重庆人里,你一眼是看不出来的,说明他的脸很普通,很大众。”
倪铁还表示:“悬赏通缉也是在捉拿重特大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一旦获取群众举报,刑侦学里还有一门叫刑事情报学的学科,我们会将每个犯案现场所有的证据信息与举报信息进行研判,在确定其价值后,警方会根据线索深入调查。”
8月11日,一位市民终于认出了在大融城附近刚看完电影的周克华并立即通知警方。这就是警民间一次成功的合作。”倪铁说。
道高一丈
所谓天网恢恢,作恶多端的周克华,终难逃法网
“从8月10日案发以来,我一直深信周克华这次将在重庆落网。”说起重庆警方成功击毙周克华,倪铁表示,这些年来,警方全方位地掌握了周克华的DNA、家庭背景、枪支信息、人身形象等各种信息,特别是对其作案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一旦周克华再次露面作案,就能将他的行踪轨迹串联起来,精准定位了。如此一来,周克华被抓捕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
现在看来,事实果真如此,但代价似乎太大了。
“8·10”案发后,铁警朱彦超殉职,通过现场提取的弹壳和弹痕确认,发现与3年前的重庆“3·19”哨兵被枪杀案中的作案用枪一致。自此,并案过程中最后的一个难题也被解开,周克华被判定背负10条人命。
最终,在出动4万警力,117条武警搜索犬,419辆巡查车辆,设立289个武装检查站,对重点地区清查7.9万次后,周克华被就地正法。
令人唏嘘的是,这个“非常有心”的周克华在揣摩了前人作案的经验后,还是在同一个地方栽了跟头:败给了女人和手机。
周克华在有了女友后,开始使用手机。据称,周克华每次作案之前,都会跟女友联系,告诉她自己即将作案的一些想法和思路。在“8·10”持枪抢劫案发生后,警方立即对周克华的女友进行监控,在周克华被击毙前,警方已经提审了其女友。而在他跟“女朋友”通话时,说10日没搞到什么钱,准备在14日“再干一次大的”。这个电话被监听,导致周克华行踪暴露。
有人说,周克华用了8年的时间终于打光了所有的底牌,同样的,在这8年的时间里,警方也打光了所有的刑侦底牌。
对此,倪铁的看法是,用光了手段,至少说明警察在尽力而为。他表示,人们也要冷静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并不是所有案子都能侦破的。在业内,有些案子不管你用什么手段都是无法侦破的,它们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死案’。造成‘死案’的原因有很多,比方说证据灭失,证据压根找不到;或者当时的技术手段无法对现场进行分析;还有的情况是,证人不愿意出来,也有可能是嫌犯自己先死亡了。”倪铁说。
在周克华被击毙后,从他身上搜出两张电影票:分别是11日和12日上午10点多的《听风者》和《太空一号》,一部谍战片和一部逃狱片。
倪铁说,现在有很多的影片对犯罪细节的描写都是非常精确的,揭秘的东西又很多。这样的话,无形中,也为周克华提供了学习犯罪技巧的途径。“当然,还有报道说,他还时常上网浏览关于自己的新闻报道,或混迹在人流复杂的公共场所旁听市民聊天,来研究警方的行动部署,以此更改作案方式和生活习惯。”
据倪铁介绍,2000年前后,公安内部经过科技平台的建设,全国的警察系统进行联网,信息库开始建设,实现了档案化、系统化。
“警方的科技平台一定要用起来。我们现在有失踪人口信息库、枪弹痕迹库、指纹库、足迹库等,这些我们都要充分地利用起来。同时,警民关系要协调好,老百姓有信心愿意向你举报,信任警察,不能出现举报后被人报复。然后,媒体在公开细节的时候,也要适当注意,该保密的要保密。”在面对类似周克华的罪犯时,倪铁建议,刑侦也要有公关,要跟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
同时,倪铁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年轻警察对于高科技手段太过于依赖,常规措施上的技巧反而不如以前的老警察,“组合拳,即常规手段和高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手段变弱了。动不动就是调录像,要不就是看看手机能否监控,如果都不行的话,破案的效率就会降低。这也是目前碰到比较大的问题。
游伟对此也相当认同。他进一步表示,凡是作大案的人,都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能力大小与个人的经验、经历有关。在犯罪和遏制犯罪的过程中,都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以前我们的手段都是秘密的,但现在比较公开化了。我们在刑侦方面的一些进步,也都是在特殊的案件发生之后才有的。”
游伟说,套用一句老话,这就叫:邪终不能胜正。
对底层人群的关注,倡导对生命的尊重,才是从根本上防止下一个‘周克华’出现的首要任务。
周克华死了,但人们似乎仍然心有余悸……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周克华的犯罪历程仍存在着诸多疑点。是什么让一个沉默寡言的少年,最终成为静静蛰伏在暗处伺机扣动扳机的杀人狂魔?曾经因贩卖枪支被判刑的经历,以及不为人知的缅甸之行,到底在周克华的人生中留下了什么?在点滴细节的拼凑分析中,一些不为人知的过往,渐渐浮出水面,填补着周克华调查中的几处空白。
噩梦起源
在对周克华的犯罪心理进行解读分析时,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光兴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很多犯罪心理学家,把周克华的杀人犯罪动机,归纳为简单的谋财,认为其并不存在仇视社会的情绪,在我看来并不尽然。”
徐光兴表示,周克华的犯罪行为表现出了典型的“变态型人格障碍”特点。这类人群的三大特征是:1、仇视社会;2、以杀人为乐;3、产生杀人强迫症心理,杀人上瘾。
纵观周克华的成长史,其内向型的性格为他日后报复社会的行为,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种子。重庆市沙坝区井口镇二塘村是周克华的出生地,在26岁结婚以前,他一直同父母生活在这里。在村民的眼中,周克华为人老实、不偷不赌、不爱说话,甚至有些不合群。虽然在其17岁时,曾有一次因调戏妇女被治安拘留14天的经历,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村民们对他“很本分”的评价。
客观分析,周克华在成长过程中,确实承受了一些来自外界的压力。年幼时父母频繁的争吵,以及一家人在村里生活的相对孤立,使周克华的童年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更加压抑。
17岁的周克华因调戏妇女被拘留时,恰逢1986年建国后第二次严打。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刑法教研室刑法教授沈亮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针对这段经历,提出了自己的大胆猜想。沈亮认为,从严打期间被治安拘留14天的处罚来看,周克华当时所谓的“调戏妇女行为”应该是情节极轻的。第二次严打期间,流氓罪涉及范围很广,基本上就是一个“口袋罪”。当时因为打架斗殴被判处死刑的案例不胜枚举,仅就调戏妇女而言,因此获罪入狱的也大有人在。在今天的刑法中,调戏妇女情节一定要有一定的严重性,能够构成猥亵,才能被追究法律责任,而在当时,仅仅是一句玩笑的话,就可能招来牢狱之灾。
综合分析,严打期间的14天拘留,已经是轻得不能再轻的处罚,据此沈亮认为,周克华当时可能仅仅是对某位女性说了几句带点挑逗性质的话而已,而这几句话为其带来的后果,在今天看来,显然有些过于严厉,加之其父周正喜,也是因生活作风问题被从城里下放到农村,后与离异带着两个孩子的周母成婚。因此,此事件对少年周克华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
徐光兴告诉记者,在社会中受到自认为不公平的处罚,和年幼时家庭成长环境的不利刺激,是导致变态型人格障碍的两大主要因素。而周克华的在成长时期的经历,也恰恰满足了以上两点。加上其本人沉默寡言的性格,这些因素很可能在他的内心无限积聚,直到爆发。至于爆发的方式,则分为内罚型和外罚型两种,内罚型指通过自虐等手段对自己进行处罚来获得发泄,外罚型则将发泄的对象指向其他人甚至是整个社会。显然,周克华属于后者。
暴力情结
儿时的玩伴说周克华重义气,爱看武侠小说,还曾一个人在自家院子里偷偷练功“打沙袋”。
周克华身边的熟人在事后回忆时,认为其有“恋枪癖”,对军事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喜欢看《轻兵器》之类的杂志,在身负命案之后,还曾扛着枪在妻子面前炫耀,并问妻子自己扛枪的样子威不威风。
负责追捕周克华的长沙警方,在周克华曾经去过的网吧调查周克华的上网记录时,发现《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两部有关高智商变态杀人的影片,被周克华反复观看达10遍。
在周克华被击毙后,警方在他身上发现为数不多的遗物中,包括两张电影票:《听风者》和《太空一号》,一部谍战题材,一部逃狱题材。
据周母说,周克华18岁时,曾有过想报名参军的想法,但体检没有通过。2002年春节与妻子离婚未遂后,周克华选择了离家出走。据后来警方的调查结果分析,周克华所谓的在缅甸当过雇佣兵的经历,正是在2002年出走之后所为。
刑法专家沈亮认为,凭周克华非法越境的身份,不太可能真正成为缅甸政府的正式雇佣兵。基于缅甸金三角地区多有毒贩武装力量考虑,周克华所谓的“雇佣兵”经历,很可能是在缅甸地区参与了部分民间非法武装力量的争斗,也因此接受了一些枪械知识和杀人技巧的培训。
结合周克华少年时期,对包含暴力因素的事物流露出的强烈兴趣,以及其后来当兵愿望没有得以实现的情况分析,当时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周克华,很可能在缅甸的经历中,得到了宣泄暴力欲望的满足。而周克华在国内犯下的第一桩命案,时间是在2004年。这时的他,可能已经在缅甸历经了多次的腥风血雨,从一个内心充满暴力情结的扭曲男人,变成了一个凶残、嗜血的杀人狂魔。
示范效应
在徐光兴看来,仅凭目前掌握的资料,认定周克华的枪械知识和反侦查能力来源于他的自学,是很难自圆其说的。一个仅仅在农村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人,不可能凭借兴趣爱好,掌握这些专业性极强的知识。徐光兴表示,对于一些复杂的枪械知识,即便是接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也无法完全理解。即便是《轻兵器》杂志中,也包含许多专业术语,一般人看了也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周克华在2009年曾杀死一名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驻军哨兵,抢走一把自动步枪。仅从这一点,就可以断定周克华背后很可能进行过专业训练。徐光兴进一步解释: “自动步枪体积较大,周克华不可能一直将枪不经拆卸携带,而自动步枪的拆卸和组装,则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很难相信,周克华可以在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情况下,自学到这些知识,并将其运用自如。”
说到周克华在缅甸的所谓“雇佣兵”经历,徐光兴坦言,不排除这一切皆来源于他在缅甸所接受的训练,但这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应该警惕,到底有多少人,可以通过和周克华一样的途径,接受这样的杀人训练,成为和周克华一样的冷血杀手?
沈亮在采访中也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不排除周克华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后,会像2010年的屠童案一样,引起各地犯罪分子纷纷效法,产生示范效应。据沈亮透露,我国目前对民间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的管理,确实存在一定的漏洞。沈亮告诉记者,由于建国后我国曾在云南、贵州、青海等地修建过兵工厂,一些当地人因此掌握了生产枪支的技术,导致这些地区现在仍有部分私自生产枪支的黑工厂。这在客观上为周克华这样的暴力分子,解决了枪械的来源问题。同时,中缅边境的毒品交易,也为持有枪械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培训作案的土壤,加上社会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周克华这样的杀人魔王的出现,其实并非偶然。发生在8月19日的南宁枪击事件,也在客观上证明了这一点。要从根本上截断周克华诞生的土壤,必须要将这些因素逐个消灭。
生命教育
在周克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明显的分裂人格。周母说自己的儿子孝顺,每次回家都会给父母带些东西,对于前妻和儿子,周克华也会登门探望,并将自己抢得的钱款分出一部分作为母子俩的生活开销。甚至在面对自己的女友、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洗头妹”时,周克华也显得很是“仗义”。
从这些角度看来,周克华似乎也有着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亲情观念。但当他把枪对准一个个无辜的受害者时,却表现得极为冷血,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视作蝼蚁般残忍践踏,甚至将杀人过程当作一场游戏,邀请女友来现场观看。
是什么,让周克华在对待其他人的生命时,呈现出与对其亲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有人提出,这大概源于周克华在缅甸期间的经历,使他将杀人抢劫视作一种完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职业化行为。而在沈亮看来,导致周克华人格分裂的关键,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
沈亮提出,生命教育应该是孩子自出生之日起,接受教育的第一课,教导孩子们尊重所有有生命的个体,不仅是人。我们的教育缺少培养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在面对他人的死亡时,很多人表现出麻木与冷血。不仅是周克华,近年来网络上频繁出现的虐猫、虐狗事件,其实都在为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敲响警钟。
同时,沈亮也提出,对于生命的尊重,应该是平等的,不受个人财富及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换而言之,一个乞丐和一个亿万富豪或是国家元首,他们在占有财富和社会地位上有着天壤之别,但他们生命本身却并不应该因这些因素而变成千金之躯,或贱如草芥。
在周克华成长的道路中,家庭因素导致的自卑,使他或多或少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轻视,在一些生活细节上,诸如从事“上河沙”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及在火车站当搬运工时,周克华也很可能感受到了别人的轻视,体会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格被践踏的滋味。这一切,都为他后来对其他人的生命毫无怜悯之情打下了心理基础。
徐光兴认为,对底层人群的关注,和倡导对生命的尊重,才是从根本上防止下一个“周克华”出现的首要任务。
周克华被击毙一周以后,对周克华死讯的质疑未见平息,反而从最初的“被击毙还是自杀”,升级成“死的到底是不是周克华本人”。周克华的死像是一面三棱镜,立在公权和公众之间。“这到底是公民意识的觉醒,还是怀疑一切的执拗?难道猜疑猜测,真的成了多元时代的隔离墙?”
束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出各种单色光。一则悍匪毙命的消息公之于众,得到的反应不仅是拍手称快。
8月19日,一组据称是周克华被击毙后的尸检图在网上流转,更是激发了网民巨大的推理热情,有人试图从中找到“蹊跷”,有人从法医视角验明正身。争论愈演愈烈,重庆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不得不在其官方微博“重庆网警”上再次重申:“对于网上质疑周克华未被击毙的信息纯属误解与造谣,悍匪周克华已被击毙毫无疑问。”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分局官方微博随即转发并评论:“击毙的周克华DNA和指纹都已经比对准确无误,质疑周克华未被击毙有些滑稽和可笑。”长沙警方也澄清,没有长沙民警在重庆伤亡,也没有叫陈子河的民警。
至于那组对比图,重庆市公安局回应寻求证实的媒体,“并没有对外公布周克华的尸检照片”,对照片中人物是否确定为周克华也不予置评。
拥有69万粉丝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21日子夜发表“你好,明天”的感言,“修复信任,需要公权力更加公开透明,也需要抱定诚信、互信的集体信念。共努力,塑造一个光明磊落的中国。”
质疑源于恐惧
周克华未伏法前,老百姓惶惶不安,担心大白天到银行取钱,会不会被躲在角落的悍匪当街爆头。“像我这样平时比较马虎的人都会有行为上的改变,比如晚上不去ATM机取钱,白天去银行也心存顾虑。”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称,周克华给社会带来很大困惑和恐惧,其负面能量实在罕见。
重庆案发后,万余军警三次拉网式搜查歌乐山,找到数样疑似线索,却不见周的踪影。紧张气氛下,民间有关周克华背景的说法也被添加了几重“传奇”色彩。在与警方躲猫猫四天后,周克华最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一皮鞋厂后被警方发现击毙,传奇故事也被打回原型。
按理说,是该松口气了。周克华被击毙当天上午,现场围观者众,有市民点燃鞭炮连称“大快人心”。警方勘察完毕解除封锁的一瞬间,众人涌向案发现场,观看地上的血迹,摸水泥电杆上留下的弹孔。
可是很快,各种疑问开始井喷:警方有什么证据证明苏、湘、渝等地多起抢劫均系周克华一人所为?通缉令上的“曾开贵”又是怎么回事,他到哪里去了,是警方在摆乌龙吗?周克华到底是被警方击毙还是自杀?为什么声称击毙周克华的两名民警两次出现在媒体镜头前时,警服上的警号不一致?周多次作案身份却一直没暴露,肆无忌惮地流窜行凶,是罪犯太狡猾,还是公安不给力……
“周克华在半年多后出现在另一个地方犯案,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同时也使得民众对公安的能力产生怀疑,并且更加恐惧。”于海认为,公安为民除害值得庆祝,但民众心存质疑也很正常,因为我们已经看到过不少“不地道”的例子。
“现在的民众绝不满足于你给什么就信什么——民间高手太多了,信息不公开就会加剧人们的怀疑。警方要作回应,也绝不能只是简单地说‘被击毙’,必须按照规范操作,拿出一系列实证,才能迅速消除疑虑,让民众重建信任。”于海说道。
和不少人一样,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最初也曾担心过,周克华久未归案,这期间“会不会有人有样学样”;另外,警方迫于民间压力,“会不会为了追求破案找一个不是周克华的人来顶案”。张鸣认为,眼下不是急于庆功的时候,很多细节澄清不够,警方应尽早主动向公众解释清楚。“民众反应多面,也是给政府提个醒。”
于海认为,“把丧事当喜事办,是现在民众很不乐意看到的,就像北京7·21暴雨,首先要研究怎么会造成那么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不是自我表扬施救及时。没有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就去搞庆功,以后还会犯错。”
社会之痛
所谓周克华尸检照流出后,有网友通过照片比对挑错找茬,也有网友从法医学的角度分析称此人正是周克华。“因为根据图片所示,头部只有右侧星芒状的射入口而没有射出口,是个盲道。左额那里看上去很表浅,应该是倒地时和墙撞的。这种创口的特征不像近距离射击所致,应为几米外射击造成的,符合此前对现场情况的推测。”可惜截至21日,警方尚未公布周被击毙后的正面照片。
公众毕竟不是福尔摩斯,面对复杂甚至冲突的信息,有时只会加剧困惑,甚至产生不听不信的偏激。
美国《侨报》评论:“暴力与血腥永远是一个文明社会的痛点,绝对是不能容忍的。周克华的枪口所向也都是平民百姓,任何一个理性的社会及公民都不希望再出现下一个周克华。因而,对疯狂杀人者给予同情、乃至崇拜,只会宣扬仇恨,助长社会戾气。”
“像周克华这样的人,有人用社会环境的理由为他开脱。”于海说,“作为社会学家,我不会轻易反思社会欠了周克华什么,就算受到委屈,难道都要采取滥杀无辜的手法吗?我们需要反思如何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人性,同时操作更加专业。”
在重建公信力方面,于海主张,在今天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多元时代,出了问题不要首先怪罪人民,板子应打在主要负责人身上——政府要更加有畏惧心,更加谨慎开明,更加通情达理。如果政府官员做事情经得起质疑,那么人民也会变得更加讲道理,自己检讨自己。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合法的对立面,让有权力的人心存畏惧,而不是心存侥幸,胆大妄为。”
不宜八卦,停止娱乐
周克华死后,其被毙地点俨然成为“景点”
15日,即周克华被击毙的第二天,重庆媒体记者在回访沙坪坝区童家桥时看到,不少市民围在现场,有人扮匪有人扮警,一次又一次地模拟击毙周克华的过程,有市民统计,“半个小时有几个人已经演了10次”。
每次要找个人扮演周克华都很难,但是想扮演警察的人往往有一大堆,他们都挤在电线杆背后,想对周克华“开枪”。当“周克华”中枪倒地后,周围就响起一阵掌声和欢笑声,那些摇着蒲扇、牵着小狗、抱着孩子的“观众”,对“周克华”骂着该死,对“警察”发出赞叹声。
表演者似乎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一种除恶的解气,与此同时,大众对周克华作案动机、相关背景的好奇心也有增无减。然而,当“爆头哥”的称谓在网上扩散开来,当周被击毙的血腥高清照片未加处理就公布出来,当媒体把凡是可以与周克华发生关联的人和物都拎到公众面前,整个社会过度消费着与案件无关的“八卦”新闻,事情就开始变味。
在“哥”、“姐”流行的年代,“爆头哥”的说法出现得自然而然,这种错位的叙述伦理又马上让人不舒服。“他是谁的哥?”不少网友指责部分媒体也如此引用,实在不专业。还有美剧爱好者指出,美剧《犯罪心理》和《犯罪现场调查》等都提到,第一时刻阻止连环杀手在公共界取得某种绰号是非常必要的。第一绰号会给杀手带来成就感,再次犯案;第二会有人因崇拜而模仿作案;第三如案件未能及时告破,给警方带来更大舆论压力和挫败感;第四它会在卷宗中长久地释放危险的魅惑。
美国发生《蝙蝠侠》首映式枪击案后,总统奥巴马为体恤受害者家人的情绪,答应他们不会在公开讲话中提到凶手詹姆斯·霍姆斯的名字。他向受害者家属保证:“尽管过去几天这个恶魔的行径受到了很大关注,不过这种关注会渐渐消退的。”
至于周克华那张刺激眼球的“死相”照片,有说服力,但同时被指摘丧失了对死者的尊重——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人,也有人权。网友举例,美国政府宁愿饱受外界对本·拉登是否真死的质疑,也不愿公布其尸体照片。
当媒体镜头转向周克华以扇掩面的母亲,更多人在转发这样一条微博:“媒体去周克华家把死讯告诉那位可怜的母亲,然后想挖出猛料,这样的做法实在无良。不管周克华怎样罪大恶极,他都是母亲的心头肉,他的死都会让母亲的心流血。”
周克华90后小女友的艺术照自然也被扒了出来,引起议论纷纷。《侨报》评论写道:“这场娱乐化的狂欢,从侧面透露出社会中的戾气、狂躁与压抑,有的人不满社会,有的人叫嚣暴力,有的人缺乏人类的同情心、同理心……其实,这些情绪比一个周克华更让人不安。对于媒体来说,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不仅缺乏身为媒体的操守,还在将社会氛围推向更危险的境地。让那些无聊的娱乐狂欢就此打住吧!周克华案如此血腥、如此多家庭因他而破碎,如何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才是当务之急。唯有此,才能消除人们心中的暴戾之气,使社会尽可能多地还原其人性、少些血腥。”
对于周克华案件的发生,于海和张鸣都认为这是偶发事件,不宜做过多牵强附会的联想。社会环境可以不断完善,但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一向和平安逸的北欧国家挪威,也会出现像布雷维克那样的杀人狂魔。
面对“周克华”们悲剧之后,总有反思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导致33人死亡,29人受伤,枪手本人亦开枪自尽。案件发生后,时任总统布什称,枪击案令举国震惊。
23岁韩裔学生赵承熙是这场校园血案的制造者。“你们有无数次机会避免今天,但是你们决定让我流血,你们把我逼到死角,我没有别的选择。”在赵承熙寄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一盘录像带中,赵承熙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4月20日中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遇难者悼念仪式,敲响了33声丧钟,放飞了33个气球,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凶手赵承熙。次日,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有人还留下了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
研究生克里斯·车巴克说:“他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共有33名学生死亡。我们应该公平地为所有人的死亡哀悼。”
弗吉尼亚大学枪击案引发了美国社会和公众的反思,对凶手的原宥也体现出了人性的关怀。在美国民众看来,凶手孤僻、性格扭曲,却没有被关怀和治疗,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校园枪击案凶手及其家人的宽容,在美国已有先例。1991年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杀死包括自己导师在内的5名教师和同学,最后饮弹自尽。在枪击案发生后的第三天,受害人之一、副校长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家人就通过媒体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公开信,“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从中一起得到安慰和支持”。
日本秋叶原杀人事件也曾引发日本国内的深度讨论。2008年6月8日,25岁的日本籍男子加藤智大驾驶租来的两吨卡车撞向路人,后又下车用刀刺向路人及警察,最终被警方制服拘捕,惨剧造成了7名路人死亡、10人受伤。死者中有3人是被卡车撞击、碾压致死的,另外4人死于刀伤。
近年来,在日本已经发生多起无缘无故残杀无辜的“无差别杀人”事件。并且,秋叶原杀人案发后,又出现多起模仿加藤在网上留言预告杀人的案件,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7岁的女中学生。可见,此类事件出现在日本,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
秋叶原杀人事件引发了整个社会对临时工、御宅族等容易被边缘化的群体生存状态的思考。加藤智大性格上悲观而孤僻,长时间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与电玩游戏,他在网上留言中称:“我一个朋友也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我被忽视,只因我丑陋”。 在经济上,他是一名“派遣社员”,相当于临时工,说被解雇就被解雇。案发之前的5月29日,派遣公司方面通知加藤智大,他已经被解雇,这个变故一度被认为是引爆加藤犯罪行为的导火线。
凶杀案让许多东京居民感到难过,表示凶手不可原谅。不少东京市民在案发后第二天来到事发地,献上鲜花,寄托哀思。一名哀悼者说:“我想作案者爱打游戏,但他应该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重新开始的按键。”
凶案过后,一个社会需要从中学习如何宽容和理性地对待他人。2011年7月22日的一起爆炸枪击事件,击碎了“和平挪威”的平静与安宁。当天下午,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一声巨响,一枚汽车炸弹爆炸,导致多个政府部门建筑受损,8人丧生。炸弹爆炸发生2小时后,在位于奥斯陆以西约40公里处于特岛发生枪击事件,一名男子伪装成警察,聚集青少年声称进行“反恐演讲”,后向人群疯狂射击,打死69人。爆炸、枪击事件共致77人死亡,80余人受伤。
血案的制造者为32岁的挪威男子布雷维克。他落网后承认发动袭击,却否认有罪,坚称自身举动旨在惩罚政府制定支持移民的政策。
今年4月16日,这起案件首次开庭,布雷维克被以“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罪名起诉。挪威不设死刑,如果布雷维克被认定有罪而且作案时精神正常,将面临最高21年监禁。如果被认定精神不正常,布雷维克将被关进一所精神病机构。
挪威民众一致而肯定地认为,杀人狂魔应受到挪威法律的最高刑罚,但不包括剥夺他的生命。
“当‘9·11’袭击发生时,美国人的反应是愤怒和复仇,但挪威人的反应是悲伤和团结。”挪威首相廷斯·斯托尔滕贝格在讲话中说,挪威应对大屠杀的方式是“更民主,更开放,更人性化,但绝不幼稚和天真”。
“我们满怀希望地对这个‘疯子’的态度,是给予更多的民主、宽容和爱,这些价值观正是布雷维克想要破坏的。我们要确保这个‘疯子’不能改变我们的价值观。”《挪威晚邮报》政治编辑哈拉尔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