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专家详解希拉里访华:钓鱼岛、南海是“第一议题”,美国借力“重返亚太”

来源:互联网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从9月4日起开始为期两天的访华之旅,这也是其年内第二次访华。在中日钓鱼岛争议、南海主权争议持续存在的背景下,希拉里此次访华被媒体称为一次“敏感时期的访问”。

与今年5月初,希拉里前往北京出席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常规造访不同,希拉里此次访华颇为突然,直至8月28日之前,中国外交部和美国国务院都没有透露关于这次访问的半点消息。

“中美高层已经建立起经常性的对话机制,此次访问可以看成是制度化高层对话的一部分,不要完全把它说成是特殊时期的突发访问;当然在不同阶段,高层对话的内容是有所调整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逸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希拉里估计会就两个重要议题和中方领导人展开沟通,一个是中国周边热点问题,包括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朝核问题等,这些中美双方存在着互疑的议题将会是“第一议题”;此外中美作为全球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也会对伊朗问题、叙利亚危机、中东形势等全球热点问题进行交流。

“在美国国内有很多批评的声音,认为希拉里团队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犯了很多错误,加深了中美互疑,希拉里也希望通过此次来访增信释疑,但效果怎样还难以评价。”王逸舟表示。

借力主权争端“重返亚太”

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出炉,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外交上多管齐下,力图打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最为明显的是美国显著加快了在亚太的军事布局,不仅宣布将在10年内把60%海军军力投入亚太,还在澳大利亚部署军队,提高与亚太国家军演频率,并就提供军援、使用军事基地、部署先进战舰等加紧与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磋商合作。

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过程中,不断崛起的中国是美国不得不正视的存在。无论是中日钓鱼岛争端,还是中国与一些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摩擦,王逸舟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起到借力或者杠杆作用,美国正是通过一个个的争端和表态,加深了它在亚太地区的重返和介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教授庞中英则表示,距离美国大选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无论下一届是奥巴马连任还是罗姆尼当选,希拉里都不会再当选美国国务卿,所以此次亚洲之行堪称希拉里的“告别秀”。

“此次亚洲之行,将是希拉里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最后一场,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亚洲之行,从其个人和美国国务院的角度讲,有‘告别之旅’的性质。”庞中英说,“因此希拉里希望通过这次告别性质的出访,让人们记住她四年间所留下的‘外交遗产’,让美国外交史记住,在她任上美国重新成为亚太地区的中心。”

庞中英说,对于希拉里亚太之行的解读,美国媒体和中国国内媒体解读有所不同,“美国媒体认为希拉里此次访问主要是对地区冲突和争端的调解,而中国媒体则认为希拉里是在贯彻在任期间的‘再平衡’战略,实行新的合纵连横,恢复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主地位。”

不想与中国进行根本性对抗

希拉里在参加太平洋岛国论坛时,发表了“南太平洋够大,足以容得下美国和中国”的言论;也在访问印尼时公开呼吁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处理南海争议时“避免胁迫”,共同合作制订行为准则,并指美国在确保南海安全稳定方面,具有“国家利益”。

“关于南海和东海问题,希拉里其实已经在上述演讲中做出了表态。”王逸舟说。

有分析认为,希拉里访华将会与中国高层就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展开一轮攻防“过招”。中国外交部则表示,希望美国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体现不持立场的态度和宣示。

“在大选前的最后几个月,奥巴马政府不会采取在根本上危及两国重大利益的突变或调整。”王逸舟表示,在有争议的主权归属问题上,美国没有直接的态度或立场,而是表示强烈敦促各方采取对话方式解决问题,反对胁迫,这也是其“厉害”之处,亦即美国的“软实力”所在,也确实对周边国家产生了一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到目前为止,美国对亚太地区事务的一些表态从表面上看不偏不倚,实际上有拉偏架的嫌疑,为的是强化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主地位。”王逸舟认为,“美国希望充当亚太地区不可或缺的斡旋人和调解者,但它又不想要牺牲和中国巨大的共同利益,进行根本性对抗,因此它强调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不选边。”

庞中英则认为,希拉里在参加太平洋岛国论坛时的表态虽然有“怀柔”的意思,但实属外交辞令,其背后的真正意思是美国是这一地区的唯一霸主,中国的发展必须是有限度的,不能威胁美国的霸权和领导地位。“美国下一步公共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应是如何在亚太地区事务上扮演更公允的角色,让自己真正像个霸权。”他说。

希拉里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