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停职

来源:互联网

昨日,新华网英文发布消息,中国铁道部8月16日表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停职,这位在新闻发言人职位坚守了8年的“老”新闻发言人黯然离场。

“7·23”甬温线重特大动车事故的第二天,铁道部在温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几乎是一个人面对媒体。面对记者的咄咄逼问和质疑,这个一贯从容、儒雅、善于面对媒体的新闻发言人,第一次面露难色。

在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面对重大的高铁事故,新闻发言人的准备不足,也恰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铁路系统在面对快速发展的铁路大环境下,软技术的准备欠缺。

王勇平,1955年生于湖南衡阳,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1973年参加工作,1992年至1997年任广铁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97年至1999年任羊城铁路总公司党委副书记,1999年至2003年任广州铁路公安局党组书记。2003年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

在其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的这8年时间中,王勇平一向以谨慎、儒雅著称。熟悉他的记者都有感觉,面对记者刁难的问题,王勇平总可以迂回地将提问化解,被认为是经验丰富的新闻发言人。

“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针对自己在新闻发布会上抛出的个性化语言,王勇平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我要是能在那个大家都很焦急的特殊气氛中,再冷静一点,再诚恳一点,也许就会让记者朋友们少一些不满。”

事实上,在新闻发布会几天后,王旭明发表致王勇平的公开信,这位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直言不讳地批评了王勇平的表现,并强调这场新闻发布会不应由王勇平独自担当。

8月1日,王勇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对此事进行了回应。王勇平说:“王旭明和我是朋友,他对我的这次新闻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觉得这是同行、朋友之间的沟通,并没有什么。”

一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显示出王勇平作为发言人的胸怀和气魄。在王旭明发出这封信之后,王勇平没有找人直接到博客删帖,更没有雇用人到王旭明微博上攻击或谩骂。据铁道部相关人士透露,王勇平甚至把王旭明的公开信打印出来给办公厅的工作人员阅读、分析、学习。

王勇平曾表示:“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尽管自己在新闻发言中可能有不足,但在那个需要我站出来的时候,我站出来了,而且自己没有说假话和违心的话。”

“高铁体”背后的王勇平:代铁老大受过

【编者按】:“高铁体”反映了官本位的思维方式:“你们信不信没关系,只要我觉得能够自圆其说就行了。”

领导“王勇平”的名牌被放上主席台。此时,距离“7.23”温州动车事故发布会开始只有十几分钟。

2011年7月24日22点40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出现在温州水心饭店的新闻中心。他先给候场已久的记者深鞠一躬,落座后又为自己的迟到道歉。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延续了以往铁道部面对公众时的一贯风格:用激昂的语调做寸土不让的自我辩护,而后被媒体狂轰滥炸,最后陷入僵局。

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后,聚集了国内外30多家媒体的大厅里人声鼎沸。记者们等不及递来的话筒和主持人点名,嗓门高者和语速快者分别胜出。

王勇平的回答未能让提问者满意。他称事故次日即掩埋车头是为了平整土地便于救援,“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而对于幸存小女孩项炜伊引发的救援程序质疑,他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奇迹。”

气氛紧张的提问持续了25分钟,被主持人忽然叫停。不满的记者们拥上前层层围堵王勇平,场面一度失控。随即,保安拦住人群,王勇平在重重保护下离开,一个追赶他的女记者跌倒了。“这是史上最混乱的新闻发布会。”南方电视台《拍案》栏目编导徐静说。

绝大多数观看电视直播的民众也没有被王勇平说服,反而被激怒了。在他们眼中,这场新闻发布会象征了政企合一的铁道部的傲慢与偏见—混合了富于魅惑力的修辞,强悍无比的意志力以及为当前目的不惜扭曲任何事实的决心。旅日作家俞天任评论说,铁道部没有作为企业的自知,有的只是作为衙门的跋扈。发言人代表着“政企不分”的铁道部和媒体交锋,绝不认为自己的组织处在危机之中:“你们信不信没关系,只要我觉得能够自圆其说就行了。”

随后,王勇平在发布会上颔首微笑的截图,获得了成千上万次的微博转发。“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则被作为“高铁体”广泛造句,甚至有人呼吁“就地掩埋王勇平”—他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甚至为代铁道部受过的羔羊。

这场风波的主角、今年56岁的王勇平生于湖南衡阳。他在铁道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的岗位上,已经度过了8年多的时光。无论是在自己的书中,还是从之前诸多新闻发布会的表现来看,他总是试图在传声中融入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并努力让每一个记者喜欢自己。

做客CCTV的“新闻会客厅”节目时,王勇平透露了一个旨在说明自己与媒体关系亲密的例子:2006年1月20日凌晨,北方突降大雪。一个记者来到铁道部办公楼下,打电话质问北京西客站旅客严重滞留的原因。王跟着他的车,来到积压了三四万旅客的西客站,并劝说“不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时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接受记者的拍摄。

“我在边上跟刘部长说,社会都关注着这样一个突发事件,他们看铁道部的领导在这个时候正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当时,刘部长也没有表示可以采访和不采访,我就对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递了个眼神……”王勇平回忆道。

这位新闻发言人把自己与铁道部、媒体的关系比作“一仆二主”;将发言人与记者的关系视为“富有挑战性的朋友关系”,而“不是敌人的关系”——尽管在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期培训班上,有老师曾告诉他,“记者不是你的朋友,是你的敌人,你要时时刻刻记住,以免自己落入陷阱之中”。“我干吗要把他当作敌人呢?我把记者当作朋友,而且是真挚的朋友。但是这个朋友不是说什么话都说。”王勇平说。

但更多时候,他维护的是铁道部这个“主人”的形象。2008年初,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炮轰铁道部应对雪灾不力,并放下一句狠话“铁道部的人要撤职”。一天之后,王勇平做客人民网高调回应。在逐条批驳郭锡龄的指责后,他质问:“当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和广州地区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奋起抗灾、共渡难关的时候,副主席身在何方?”而在7月24日晚的发布会上和会后,王勇平坚称自己仍对中国高铁充满信心,“因为无论一个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信心—哪怕是在最严峻的时候。”

这场饱受争议的新闻发布会,也让王勇平的私人爱好进入了公众视野。牵扯着这位官员的另一重身份是作家,王勇平自198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对诗歌和散文的创作均有浓厚兴趣,迄今已出版过2部诗集和5部散文集。2007年—担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4年之后,他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目前还担任着铁道部文联副主席一职。一个证明他熟稔诗词的细节是:在记叙赴美学习见闻的《彼岸掠影》一书中,王勇平曾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来形容自己期待成行的心情:“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雅好书法、尤擅行草的他还曾为一本自己主编的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主题的诗歌、散文作品选题写了《大地飞歌》的书名。而在人民网开设的博客中,他收录了多幅自己书法作品的照片,内容均为“敬录毛泽东诗词集”。

但在一些网民眼里,这些爱好成为他“不务正业”、“附庸风雅”的证据。

同时发酵的还有关于他的谣言,一条被疯转的微博是:“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先生您好,您的大女儿王晓英是铁道部财务局主任,大女婿李阁奎是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二女儿王晓霞是北京市计生局处长,小孙子北京市实验小学副班长王小帅……”但这条微博很快被人证伪。

另一条有代表性的传言说,王勇平返京后再未公开露面,系因发布会上表现欠妥已被停职。但在7月29日,铁道部新闻处的有关负责人证实他的职位没有调整,“王勇平不是事故责任人,也不是救援人员,只是做了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没有问题”。

汹汹民意之下,只有极少数人敢为王勇平鸣不平—他们认为王在发布会上礼数周全,并未回避现场提问,却几乎不可避免地成为铁道部在事故中种种问题的集中承担者。与他认识多年的搜狐副总裁刘春在微博上说,王勇平是“比较厚道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可资佐证的例子是,王勇平担任广州铁路公安局党组书记的4年间,曾安排数年未能与家人团聚的乘警们换班回家过年;而在2007年一次宣布春运票价不再上浮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女记者追问,外界盛传历年春运涨价是为了给铁路职工发放年终奖,今年不涨价了,“请您跟我们说说铁路职工怎么过年?”这个问题让感情外向的王勇平唯一一次在镜头和灯光下落泪。他说,铁路职工2006年的平均收入只有27000元。

“看到他被那么多人骂,并且被编造出一个家族官僚谱系,也不知说什么好。王勇平如果有什么失当之处,在于他所在部门观念的陈旧落后;王之所累,也在于他要为一个庞大的改革滞后的部门背书。”刘春说。

也有相识者诤友直谏—发布会后的第五天,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了一封致王勇平的公开信。这封6000多字的长信,指出了王勇平在发布会上诸多不当之处。“语态太强势了,语调过于高亢、激昂,不像犯了错的,倒像是别人犯了错。神态也有些不合,比如眼睛总是向上,时时有松弛和自然的样子,最不该的是有网友电视截屏中你职业性的微笑”。

事实上,王旭明在担任教育部发言人期间,同样饱受争议—他常常因充满个性的“出位”语言成为人们发泄对中国教育不满的靶子。2008年,这个想成为部委里在位时间最长的发言人“下课”了。

在2003年的北京顺义,王旭明与王勇平共同参加了为期5天的首期中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一道学习的有来自66个部委和地方的100多位新闻发言人。这群被称为“黄埔一期”的官员当时年龄大多在30-45岁,仪表整齐,衣着得体,但还有些许紧张写在脸上。

2004年底,国新办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75位新闻发言人联系电话,当时被看作推动政务公开之举。2010年底,当各部委新闻发言人名单第7次公布时,人已经被换得差不多了。与王勇平同批次的优秀新闻发言人—如上海市政府原新闻发言人焦杨,南京市政府原新闻发言人徐宁,包括王旭明在内,都离开了这个风险极大的岗位。而王勇平是其中极少数坚持下来的新闻官员。

有学者认为,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瓶颈。“要给发言人犯错误的权利。因为临场发挥时,用词不可能像文件里那样严谨。”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说,“如果稍有错误就对发言人进行批评,会让他们变得谨小慎微,失去沟通和桥梁的作用。”

尽管个人在新闻发言领域浸淫颇深,但王勇平所在的铁道部在其任新闻发言人的8年多里,一直未能推出“定时定点”自主发布制度。早在2007年,这项制度就已经在教育部、公安部和卫生部率先试点推出,随后国新办又将其普及到发改委、商务部、药监局等十余个部门。而这或许也并非王勇平本人所能主宰。担任教育部发言人5年的王旭明最关键的经验之谈是:“新闻发言人某种程度上是为主要领导服务的,若领导不认可,很难。”

王旭明在公开信中还写道,“这场发布会应该是铁道部部长在事故现场召开最好;次之,也应当是有关部领导和司局长在北京共同向记者解释情况……这个发布会根本就不该开,领导一定要开也不该由你一人开;即使你一人开了,也不该这么开”。尚在发言人岗位之时,王旭明曾多次表示,发言人不该是第一主角,“我希望官员能出来说话”。

对于王旭明的批评,王勇平并未见怪。7月底,《法制晚报》记者在铁道部大院中偶遇王勇平,他称理解对方没有采取私下交流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行事方式”。铁道部人士则向《中国青年报》透露,王勇平甚至把王旭明的公开信打印出来,给办公厅的工作人员阅读学习。

发布会前后,与王勇平有过私下接触的王旭明和《法制晚报》记者对他的共同印象是:异常疲倦。这位“50后”是近年来铁道部曝光率最高的人、向公众道歉最多的新闻发言人,或许也是中国最为疲劳焦虑的新闻官—年年春运如临大敌、部长落马中途易人、有关铁道部的各种争论此起彼伏、京沪高铁高调出台又险情不断……直至温州高铁追尾事故后销声匿迹。

“但在那个需要我站出来的时候,我站出来了,而且自己没有说假话和违心的话。”王勇平说。

即使是在人民网开设的私人博客中,他也少有轻松惬意的时刻,时常要兼任铁道部工作的义务宣传员—2007年开博后,王勇平在这个访问量逾50万的平台上,回答过50余名网友的提问。这些问题集中于铁路车票购买、运力瓶颈等方面,也多有铁路一线职工前来反映待遇低的问题。

这种私中有公的做法,有时让一些公共问题更加复杂。尽管王勇平希望网友能把自己的博客与正常信访渠道分开,并表示在不履行发言人职责时,其言论和观点仅代表个人,但提问者似乎未能如他所愿一般“公私分明”。

2008年胶济铁路发生重大列车相撞事故后,有网民在王勇平博客上用英文写道,“70 lives! Minister Liu should step down immediately(70条人命,刘志军应马上下台)”,他回应说“这位外国朋友,您有点偏激”;还有网友提出“铁道部应为处理胶济铁路事故打几分”的问题,他就此简短回复:“功过自有评说。”(播客天下杂志)

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