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可能是中国最大的债务人,‘负翁’。”
360大厦里,身穿“标配”红色T恤的周鸿祎半开玩笑式地对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记者说。
一个月前,奇虎360正式从纽交所退市。而它的私有化资金来源包括抵押360大楼和一系列“360”商标等换来的贷款,以及招商银行等提供的7年期30亿美元贷款。
他把360的私有化过程比作一场冒险。而“冒险“后下一步的打算,就是“二次创业”,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拆 VIE 、进行成熟业务和创新业务的重组和分拆。
对于外界关注的借壳上市,周鸿祎坦言,每天有很多人打电话给自己推荐壳公司,“谣言太多,目前没有任何资本方面的考虑,也没和任何公司谈(借壳上市)。”
复盘私有化:为什么冒险回归?
今年7月,360终于宣布私有化完成,在美国成功退市。
关于私有化,外界曾有很多传言,还有人称360是为了套利。
“由于美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非常严格,退市前稍有言行不慎就可能会影响私有化的进程”,周鸿祎说,“那段时间很多人问我,我都是咬着牙不说,经历这么长时间,现在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退市工作,所以有些东西到今天已经可以对外交流。”
回想起360私有化,周鸿祎坦言360回归还是经历了很大风险,因为需要动用的金额太大了。360退市的价格是发行价的5倍,这导致退下来的成本在100亿美元 。
为什么360冒这么大风险回来?
周鸿祎称,360和不少希望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动机不一样”。最重要的原因,是几年前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找周谈好几次话,国家一个很明确的期望。
因为当时国家已经意识到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360的企业客户超过百万家,已经为包括政府部门、外交单位、国防科研院所、银行等敏感单位提供安全防护软件和解决方案。于是,大家不可避免地提到了360的“身份问题”。
虽然360是家中国人控制的公司,但是因为在美国上市,投资人大部分都是境外基金,从资本结构上来说,360实际上是外资,这样来看,让中国的核心企业安全、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的安全都掌握在一家名义上的外企公司肯定是没有安全感的。“这和在美国上市的娱乐、社交公司不一样。”周鸿祎说。
“我们为很多敏感部门提供网络安全保护和解决方案,如果我是外企的话,很多资质是拿不到的,所以回归中国是为了在网络安全上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周鸿祎表示。
他拿360并未收购成的浏览器Opera举例。此前Opera在美国收购了一家网络广告公司,这家公司掌握大量客户信息,美国相关部门以信息安全为由未批准中方财团对于Opera的收购。
而在360私有化买方团选择上,周鸿祎透露360要求买方团必须是使用自有资金,所以这次买方团主要是大型国企、专业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此外,这些投资人的选择标准还有与360有过合作;或是对未来360在国内发展业务有帮助等。
他还告诉记者,360与买方团签有一个关键性的条款是:不允许投资人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任何公募或理财产品,如果没有按照协议真实准确披露,并且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整改,将要向360公司支付相当于投资总额的30%作为违约金。而那些希望借机赚一把钱就走的投资者,周鸿祎称360拒绝了不在少数。
下一步拆分:把大船变成舰队
私有化退市后,摆在周鸿祎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拆 VIE 、进行成熟业务和创新业务重组和分拆。
周鸿祎称,360最近两年一直在做业务重组或拆分,目标是将360公司从一艘大船变成一支舰队。
他拿3Q 大战前后的腾讯为例,腾讯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过去什么都自己做,结果成为了行业公敌,现在是在不少领域采用投资的方式去切入。
“在中国互联网这是个趋势,公司大了又想保持创新,又想保持速度,这两者是矛盾的。公司大了必然要有很多繁文缛节,但是小公司只要业务能做,其它都不足为虑。”
周鸿祎称,360的安全业务将变成TO B和TO C两家公司,企业安全集团将独立成为360集团下面的子集团,这些业务由360 CEO齐向东负责。同时,智能硬件业务还将保持独立运行。
“未来不确定性的业务,需要二次创业的业务都在要拆的范围”,周鸿祎说,拆分之后,他们会成为360集团下面的子公司,有独立的财务核算,独立的人员配置。
“如果将成熟业务和创新业务放在一个公司里用同一套标准,创新业务总是发展不起来。这就像腾讯在打车业务不投资滴滴而是腾讯自己做,能做起来吗?不一定。”
另外,周鸿祎希望通过拆分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将业务独立出去,每个负责人都可以有合伙人的身份,相当于内部创业。
按照计划,今年,360旗下的几个智能硬件产品都将独立成子公司。“只要做得好,分拆出来的业务都可能独立融资和上市”。
而对于外界关注的借壳上市一事,周鸿祎称,自己也看不懂那些借机炒作的”360概念股,“谣言太多,我们没有任何资本方面的考虑,没跟任何人谈(借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