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底的洞府中住着一个霍比特人。”这句魔戒迷们熟悉的话便是一部奇幻传奇的起点。
经历了《魔戒》的波澜壮阔与腥风血雨之后,《霍比特人》将展现这一传奇的开端。
12月14日,书籍与大银幕同时开始展示霍比特人的传奇故事。中文版小说《霍比特人》由世纪文景正式出版,该版本是目前在中国唯一拥有合法版权的版本,是托尔金基金会官方唯一权威授权本。而就在同一时间,电影《霍比特人》三部曲的第一部《霍比特人:意外旅程》在北美、中国香港等地上映。
《霍比特人》的故事主角比尔博,是一个热爱安逸生活的霍比特人,自得其乐地待在他的霍比特洞府里。清晨和煦,睿智巫师甘道夫的到来打破了宁静。“越过冰冷而又雾蒙蒙的大山,在那深深的洞穴已有千年……”吟着古老的歌谣,十三个矮人将比尔博拽进冒险远行的队伍。在这趟“意外之旅”中,曾经与世无争的比尔博孤身一人,在暗如永夜的山底洞穴中发现了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小小戒指。
故事发生在精灵强盛时代之后、人类统治时代之前。那时著名的黑森林依然耸立,群山间仍然险象环生。随着这位平凡探险家不凡旅程的开启,人们将认识食人妖、半兽人、矮人和精灵,也会了解到那个被忽视的伟大时代。
小说的作者是牛津大学默顿学院英国语言与文学教授、作家 J. R. R. 托尔金(1892年~1973年),因作品《霍比特人》、《魔戒》、《精灵宝钻》而闻名于世,被尊为现代奇幻文学之父。
“作者托尔金是奇幻文学的开创者和里程碑式的人物。”北京大学西葡语系教师、《百年孤独》译者范晔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作为托尔金迷,除了想象力,他更为作家在文本之后蕴藏的抱负所折服。“托尔金自己认为,文学、心灵、宗教、道德是需要结合在一起的,而自己的作品应该包含这些。”在他看来,托尔金文本中的教化力量不是硬生生的说教,而是与小说水乳交融。
“将《霍比特人》这样的作品当作少年读物,可能与作者的苦心失之交臂。托尔金将自己的学术造诣放在了文学作品中,将奇幻和严肃史诗交融,将他的宗教信仰、道德性寓意、人性的洞察与文学语言结合。”范晔说。
“意外”的创作
《霍比特人》1937年首次出版,17年后,续作《魔戒》出版。至今,《霍比特人》已被翻译成64种语言。
《纽约时报》书评对这本书的评论是:“最为新鲜原创而又富于愉悦想象力的文学作品。《霍比特人》为一次伟大的冒险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充满悬念,又具有一种静悄悄的幽默,让人难以抗拒。所有热爱优美冒险故事的读者,无论青年还是长者,都会将《霍比特人》记在心中。”
“我非常想亲眼看到比尔博·巴金斯的脚掌究竟是什么样的。”英国王储查尔斯曾这样说道。对于很多人来说,托尔金细腻、诙谐的笔触下,那个可爱、幽默、勇敢的霍比特人才是更具有吸引力的。
关于托尔金的创作缘起,人所共知的说法来自托尔金给诗人奥登写的一封信:“当时我正在学校改考卷,我在一张白纸上潦草写下:In a hole in the ground there lived a hobbit.我不知道为何会写下这句话。很长时间里我并没有拿它怎么样,好几年里我除了画了瑟罗尔的地图外什么也没干。但这句话到了1930年代就衍生出了一部《霍比特人》……”
1937年,此书一经问世便风靡英语世界。英语世界对托尔金故事的喜爱从《牛津英语词典》(OED)对托尔金自创词汇的收录便可见一斑。1969年,“Hobbit”一词在OED增补集编纂过程中进入了编辑的视线,其流通程度已达到收入词典的要求。一些托尔金自创的“中土词汇”也被纳进OED。
自创语言是托尔金创作的一大特点,作为语言学家的他在书中发明了昆雅语、辛达语等15种语言,每种都有严格的词汇、发音和语法规定。中土世界的种族,无论人类、霍比特人、精灵、矮人、树人都有自己的语言。据此,一些“托迷”出版了托尔金语言词典,彼此用精灵语交流致意,网上甚至还有专门的精灵语老师帮你改作业。
绘画是托尔金的第二爱好,甚至可以说托尔金在语言和绘画两个世界创造了中土。作品插图都由他自己一手包办。他最擅长画平原和树木,认为马是最高贵的动物,而树是最高贵的植物。在新出版的《霍比特人》中,托尔金的插画也被收入其中。
奇幻小说的古老源头是神话故事。《霍比特人》中随笔带过的一草一木、一歌一叹,都并非无源之水,而是能够追溯到古代的神话故事,如古希腊罗马神话,特别是荷马的《奥德赛》、北欧神话《萨迦》、日耳曼史诗《贝奥武夫》以及中世纪骑士文学《亚瑟王传奇》,“其中有宗教信仰的标志和对人性的洞察”,在范晔看来,托尔金的故事可以被当作简单的传奇故事解读,但了解一些历史背景之后,便能发现作者将自己广博的知识与学术背景融入其中。
中土世界翻译指南
托尔金曾教授古英语英雄诗体、英语历史古英语及中古英语文本、古英语及中古英语哲学、日耳曼哲学介绍、哥特语、古冰岛语及中古威尔士语。深谙古典神话体系的托尔金满怀雄心壮志,他不是要写作一个传奇故事,或者一部史诗,他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建立一个属于英语世界的神话体系,也就是关于中土世界的神话体系。他创造出与现实语言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虚拟语言,又通过数以万计的笺释和丰富的种族风物细节,创造出一个纷繁复杂、历史悠久的世界。
在他身后,他的儿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整理出十二卷本的《中土历史》,以及《精灵宝钻》、《胡林的子女》等集中表现这一宇宙中某一特定纪元时期的作品。
托尔金创造的15种虚拟语言,对中文版翻译者提出了挑战。意识到了这一点,托尔金生前曾经留下专为翻译者提供建议的《〈魔戒〉名称指南》(Guide to the Name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为翻译文中各种专有名词提供了翻译原则的指导,对于大量的名称究竟应该选择音译还是意译,也提出过明确具体的意见。
“托尔金的这篇指南还是针对欧洲语言,对于中文来说,在有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的翻译上,差距比较大。我们除了参考托尔金的指南之外,也尊重了魔戒迷们一直以来约定俗成的概念。”《霍比特人》的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教师吴刚告诉本报。据他介绍,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版方世纪文景先期制作了一张表格,将《霍比特人》、《魔戒》、《精灵宝钻》等一系列作品的数千个人名、地名、器物专有名词曾经有过的译法整理出来,供译者参照。“因为出版社想要出版的是一整套托尔金作品系列,因而在一些名词的翻译上需要做到统一。”吴刚说。
翻译过程中,吴刚根据诗歌的不同氛围有着或严肃磅礴或活泼逗趣的多样处理,力图还原《霍比特人》原文当中静悄悄的幽默、惊心动魄的冒险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对于许多粉丝很在意的诗歌,吴刚说:“我在翻译时也很重视,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争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能朗朗上口,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