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第一财经周刊》排行榜:2012年十大商业新闻

来源:互联网

商业世界生生不息。即使处于不景气周期,好公司还是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创新能力来创建自己的领先地位。

01 新能源挫折

标签:光伏产业 泡沫

代表公司:尚德、英利

事件:欧洲和美国对于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进行的“反政府补贴”和“反倾销”调查,褪去了一直以来笼罩在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头上的光环。8月中旬,在尚德股价跌到不足1美元的时候,尚德创始人施正荣交出CEO一职,一个新能源神话就此破灭。

影响:头顶新能源的光环,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获得了其它行业难以企及的行政支持,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匮乏等问题也被这种支持所掩盖。但盲目的大干快上带来的产能过剩,让它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价格战泥潭。而且,石油危机的减弱,金融不景气导致的对石油产品炒作的减少,也让人类对新能源的认识变得理性。及至欧洲和美国启动“双反”调查,问题最终暴露了出来。当然,随着支持新能源的奥巴马迎来第二个任期,新能源可能会迎来第二次机会。

02 电商大爆发

标签:网购 万亿成交额

代表公司

淘宝、亚马逊

事件:2012年,从中国到美国,人们都开始真切地感受到网购时代的来临。11月11日,淘宝“光棍节”大促销单日成交额达到191亿元,而2012年的全年交易额则突破了1万亿元。在美国,11月22日感恩节当天,网购交易额就突破了10亿美元。

影响:网购市场近几年每年都有大幅增长,但是2012年的爆发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以至于在现在的城市道路上,已经很难说是去逛街的人多还是送快递的人多。当购物简化为鼠标运动,商业世界也因之发生深刻改变:商品价格变得越来越透明,品牌的世界正在变得更加民主化,而“逛街”这个词似乎已经不能再直接与购物划等号,它的所指可能仅仅是出去“透透气”。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成为电商的新平台,这种改变无疑会进一步加快。当然,也更有可能蕴藏着新机会。

03 日企困境

标签:日本制造

代表公司:夏普、松下、索尼、丰田等

事件:夏普在百岁生日之时陷入了濒临破产的境地,曾经引领消费电子市场的索尼和松下都在经历巨亏和裁员;而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销量整体下滑了50%,导致年度计划难以完成。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企业,在2012年变得光芒黯淡。

影响:在韩系企业和中国电子企业的双重夹击下,日本企业的传统家电制造业务无可挽回地衰落了。创新不足、行动迟缓被认为是日本传统家电企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而日元的升值又在它们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当年引领潮流的“日本电器”如今已经不再具有标志意义。制造业的低端产品线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的时候,大公司们往往不以为意,但商业规律总是这样:最后高端制造也会被后起者吞吃。日本企业正吃这样的苦头。

04 苹果三星专利战

标签:专利权 技术进步

代表公司:苹果、三星

事件:苹果和三星两家公司的产品是如此受欢迎,这让它们之间的专利官司也广受瞩目。8月24日,美国加州圣何塞地区法院对苹果公司诉三星专利侵权一案作出判决,三星被判侵犯苹果6项专利,需向苹果支付10.5亿美元。三星不服,选择上诉,争斗目前还在持续。

影响:技术公司的专利纠纷每年都有,但2012年的变化是,纠纷的主体从新旧企业变成了两个领先的企业。两家公司对旧格局的破坏已经完成,现在要在彼此之间争抢市场了。这是两家以技术和设计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公司,因为卓越的技术和设计,苹果几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同样因为卓越的技术和设计,三星成为唯一可以与苹果抗衡的消费电子公司。而今官司仍然未了,但技术进步不会就此停歇。事实上,要避免太多消耗,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甩开对手。

05 老牌技术公司衰微

标签:技术变革 创新能力

代表公司:微软、诺基亚、英特尔、柯达

事件:一些曾经光芒万丈的老牌技术公司,如今因为未能充分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而陷入尴尬。因为未能及时把握数码时代,柯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靠出售专利度日,2012年又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因为未能及时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诺基亚、英特尔都变得光芒黯淡。甚至有欧洲分析师说,五年之后,将不会再有诺基亚。

影响:这些老牌技术公司都曾经为商业文明的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它们的创新让我们至今受益。但是当新的时代来临时,过去的成就反而成了对未来的羁绊,它们开始变得行动迟缓,应对不足,陷入克里斯滕森所谓的“创新者的窘境”。此时,重温乔布斯的话或许会对它们有所启发:“产品而非利润,是动力之源。两者有细微的区别,但它最终决定一切。”

06 中国公司海外密集收购

标签:海外收购

代表公司:中海油、万达、光明

事件:在欧洲和美国的很多企业深陷金融危机泥潭的时候,中国企业迎来了海外并购的大好机会,在2012年完成了多项大型跨国并购,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万达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光明集团12亿英镑收购英国食品企业Weetabix 60%股份等,但是华为和中兴在美国却遭受了挫折。

影响:在低迷时期能够凭借资本积累去收购低估值的外国公司无疑是件好事。但要真正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接下来如何有效地整合,甚至进而在全球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要做到这些,需要中国企业更多地接受国际的商业规则和商业伦理,这其中就包括让公司的运作更加透明,而在这些方面中国公司做得还不够充分。华为和中兴在美国的收购遇阻,就是为曾经的不透明付出的代价。

07 私人公司进入航天业

标签:私人企业 太空探索

代表公司:Space X、维珍银河、蓝色起源

事件:航天不再是政府机构的专利,私人机构开始活跃其中。5月4日,Space X公司首席执行官Elon Musk发表了一封信说,Space X的卫星发射价格已经低于中国;而维珍银河公司则要在2013年组织首次太空旅游。此外,保罗·艾伦和杰夫·贝索斯等人也都拥有开展太空业务的公司。

影响:Space X之所以能够在成本方面战胜以人力低廉着称的中国,Musk将原因归为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他认为这保证了美国仍然具有最强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家以硅谷方式运作的公司,Space X与机构臃肿决策缓慢的政府航天机构相比效率更高。按照美国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NASA将退出地球轨道的发射任务,转交商业公司,他们相信商业的介入将加快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

08 投资银行又惹麻烦

标签:巨亏 金融监管

代表公司:摩根大通、瑞银

事件:金融危机和魔鬼交易员事件让瑞银接连遭受重创,到2012年第三季度亏损额达到20亿瑞士法郎,为此它不得不准备裁员1万人,特别是要缩减投行业务部门规模。如果说公众对瑞银的巨亏尚有心理准备的话,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的摩根大通的巨亏则让人大跌眼镜:5月份,因为一项对冲投资策略“出现失误”,公司在六周时间内巨亏20亿美元。

影响:投资银行对风险的过分偏好是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投行业务继续成为这些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的原因。它们显然并没有从在金融危机中倒闭的同行中汲取到足够的教训。要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发生,以及事件对整体经济的绑架,一方面固然应该纠正银行业监管机制的偏差,另一方面,则应该通过建立解体机制等方式避免后果由普通公众承担。

09 创始人与投资者之争

标签:创始人与投资者 公司控制权

代表公司:阿里巴巴、雅虎、雷士照明、软银赛富

事件:9月份,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对雅虎76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全部完成。雅虎和软银作为投资者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投票权之和下降至50%,管理团队的自主权大大增加。而在5月份,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和投资者、软银赛富合伙人阎焱之间的矛盾也因为吴长江的被离职而引起广泛关注。

影响:在商业规则的建立过程中,创始人和投资者的关系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关系之一。2011年,支付宝所有权的转移就曾经引起广泛争论,如今,通过股权回购,阿里巴巴的股权问题算是得到了良好解决。围绕雷士照明控制权的争端最终也通过双方谈判桌而得到解决。在这种争端中,真相很容易为情感所蒙蔽,而商业社会的健康运行最终还是依赖于游戏参与各方对于商业规则和契约的尊重,这才是商业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在。

10 亚洲教父离场

标签:接班人 创业精神

代表公司:长江实业、恒基地产、格力集团、美的集团

事件:2012年,有多位亚洲商业教父选择离场。年中,香港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富豪—李嘉诚和李兆基—前后脚分别公布了自己的交班计划。在内地,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和格力集团创始人朱江洪也都分别宣布退休,将公司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

影响:在华人商业世界中,2012年隐退的这批人是当代意义上的第一代创业者,他们以其卓绝的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创造了财富神话,他们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对于他们的继承者来说,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是,财富固然可以继承,但是判断力、决断力以及个人的影响力则难以直接继承。况且,如今的商业环境已经与第一代创业者创业时大不一样。在新的环境里,接班人只有重拾创业精神,更加尊重商业规则和商业伦理,才可能将基业延续下去。

如果不想错过一财网的独家报道和独到分析,您可以在微信上加一财网为好友:

2012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