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外交部公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2日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人民日报》将此次访问称之为“走亲戚”。
不过,这个亲戚近在跟前,我们却鲜少有人真正了解过它。而且奇怪的是,对于外蒙,国内有关于其的资料非常之少。我们只能从有限的资料中去研究有点神秘的外蒙,感觉它一直是一个很纠结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却无力开采,煤炭资源海量,依托于此的发电企业却常年亏损;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却贫富差距巨大;本国军事实力极弱,却因为位置重要,得到了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关注——03年蒙美进行第一次可汗探索军演,06年之后这一军演进一步成为多国常态化节目。更不用说独立以来一直成为中苏、中俄的缓冲区,边境局势紧张时曾陈兵百万,却无一方敢轻易进攻,可谓是“万军之中而全齐国”。
外蒙古在经济上的这种困境有很多历史原因。
外蒙虽然资源丰富,但要搞资源出口,还是本身国内经济条件太落后了,连前期投入都搞不起来。唯一的畜牧业只能保证不饿死,而农业,在70%土地不同程度荒漠化的背景下一直难以有所作为。更重要的是,外蒙资源矿产最为丰富的南部地区,恰恰是巨大的戈壁滩,缺少水资源使得矿产开采难度巨大。
1920年开始,外蒙古逐步由苏联主导进入独立的阶段,在二战中,成为了为苏联补充部分物资——肉、马匹、皮毛、黄金——的重要补给站。但是作为一个几乎是畜牧业是唯一产业的“国家”,苏联主导的独立并没有改变外蒙的生产结构。以至于48年之后,前苏联每年给小兄弟们的补助金,占到了外蒙GDP的半数以上。
从1960年代起,蒙古由单一的畜牧业国逐渐变成拥有矿业、动力、燃料等工业体系的现代工业国,工业产值由1940年的12%上升到1980年的42%。城市人口比重从1956年的20%上升到1990年的90%。毫不夸张的说,外蒙古的“城镇化”或许是全球最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根本没有农业人口。经历了前期的原始积累后,工业产业的确立,导致人口快速从畜牧业移动至新产业,随着城市形成,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外蒙古经济结构。
可以这么说,外蒙的工业化完全是苏联拿钱砸出来的,苏联解体前,蒙古对苏联就有117亿转账卢布的债务,这笔债务后来被俄罗斯在03年大笔一挥减免了98%。无论如何,考虑到当年外蒙只有205万人口,如此巨大的援助金额,砸出个工业化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上,外蒙古的全农业化到工业化转型可以说是一蹴而就的,这导致物质资源的丰富过程可以用爆炸来形容——外蒙不像东欧、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见到过商品经济的繁华。自清朝之后,甚至于明朝之后,外蒙古就断绝了商品经济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在中国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俄罗斯是苏联主导的70年,而东欧则是45年。
之后的历史证明,对于曾经辉煌的物质资源和商品经济的记忆,成为了上述国家重新推行市场经济后成败与否的关键。
89年苏联撤军,在此之前80年代对蒙援助开始缩水,之后更是一夜之间苏联解体。要知道苏联为外蒙构建的是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出口占经济比重的100%,是的你没看错,这在全球都是绝无仅有的,更夸张的是其中80%出口指向苏联。苏联的定位很明确——外蒙就是我的一颗螺丝钉。
但是对于外蒙来说,这种定位却是非常悲剧的。90年开始,工业产值逐年萎缩20%,说瘫痪都算保守了。农业也开始大规模萎缩,到95年1/3产值消失。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次真正享受自由的蒙古国迎来了政治上的动乱时期,其政府结构在93年之后真正趋于稳定,而在当时,国民经济几乎已经崩溃了。
怎么办?时值俄罗斯崩溃疗法初见成效,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步步开花。外蒙也走上了私有化市场经济的路线!而这基本上是外蒙拍脑门的决定。要知道,中国、俄罗斯有过灿烂的市场经济历史,中俄人民可能只是忘记了市场化的好处,但是外蒙是干脆没有市场经济的概念,打娘胎里就没感受过。
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了,外蒙当时在一夜之间开放了60%的商品市场化定价。要知道中国的市场经济说到底是经历了建国后工业建设的基础。外蒙没有真正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工业处于瘫痪状态,全面的市场化不仅没有刺激生产,反而因为生产的瘫痪导致了通胀不可抑制。当年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外蒙打入全球通胀的前列。
紧随其后,外蒙迎来了第二个堪称旷世奇才的经济改革方案——私有化。外蒙实施了东欧国家私有化的方式,将国有资产全部打包平均分配给每个个体。这次私有化包括了外蒙44%的资产总额。当时外蒙高层的想法很简单,确立私有制之后,进一步发展经济。而唯有快速推进的休克式疗法,才能将国有资产更加快速的公平的分配给每一个蒙古公民。但是这里面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公民完全不懂的私有化价值前,腐败和贫富差距会同时快速滋生导致普通民众毫无还手之力。
比如,91年私有制开始,95年相应的股票开始呈现上涨。而在之间的4年时间里,外蒙古的普通民众甚至根本不理解股票,不懂得交易,更看不到价值。于是大量的股票被当做废纸,也造成了大量的股票快速聚集于少数人手中。这比咱们中国股市刚开时严重多了,最终成为了外蒙巨大贫富差距的根源。
所幸的是,对于外蒙来说,这个时期尽管原来的带头大哥去资产重组了。但是老邻居却并没有撒手不管。中国和IMF的援助成为了外蒙度过这一困难时期的关键,与此同时,IMF的援助也最终加强了不少外蒙跟欧美之间的合作。外蒙度过了这一困难时期,10年间畜牧业逆天式的快速增长近三成,再加上经济恢复后的矿产出口逐步恢复,以及90年代末的商品涨价大潮。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蒙古国经济。
我们只能从非常零碎稀少的资料中去揣摩外蒙经济,或许有不足之处,但大体上就是这样。看似20%左右的增长,以及其经济结构的薄弱基础,看似民主的体制以及无法消除的贫富差距和巨大腐败问题,这构成了如今依旧矛盾和纠结的外蒙古经济结构。当然,最重要的,也构成了外蒙古对华态度上的微妙变迁。
两年前的一项民调显示,对于谁是蒙古国的最佳伙伴问题,43.7%的受访者回答俄罗斯,位居第一。选择中国的受访者仅占1.2%,甚至低于美国和日本。但的确,现实让蒙古国无法忽视对华关系。亲戚,该多走动走动了。